台儿庄古城建筑文稿

两天 经典文摘1399.5K10字数 42521阅读141分44秒阅读模式

新浪微博看到关于台儿庄古城的系列文章,对于了解游览台儿庄古城内部建筑有极大的帮助,可作为一篇导游资料阅读了解,现在收藏转载于此。

文档下载: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891.html

台儿庄古城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891.html

↓↓↓以下↓↓↓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891.html

2016年春节,在台儿庄古城度过。看到摩肩接踵的游人,当年一起奋斗的朋友,感慨万千。现在把2014年6月定稿的古城建筑文稿,完整公布,为古城点赞,也为服务古城五年留迹(欢迎转载,保留知识产权)。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891.html

西门里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891.html

西门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891.html

台儿庄古城的西门,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外面门头的匾额为“台儿庄”,里面为“台城旧志”,是清代咸丰年间一位地方士绅所书,意为“高台城址的标志”。清朝初年筑城时,这里就是古城的西门。咸丰年间,黄河改道,殃及台儿庄。咸丰七年再次筑城时,为西门取名“台城旧志”。台儿庄大战前夕,国军就是从西城门入城开始布防的。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891.html

国军无名烈士遗骨发现处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891.html

2011年9月,在重建古城清理地基时,发现了两具遗骨。经人类学方法鉴定,为1938年牺牲的国军战士。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891.html

据战史记载,1938年3月26日,国军176团3营营长仵德厚,接到增援台儿庄的命令。他率领全营官兵乘船渡过运河,到西门桥下的31师指挥所报到。3月28日,日军冲进台儿庄,占领了台儿庄西北城区。天快黑的时候,仵德厚营长挑出40名精壮青年,组成敢死队。用轻机枪和手榴弹,将据守的日军消灭,40名敢死队员有38人牺牲。这两具遗骨,估计是敢死队战士。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891.html

2012年4月8日,台儿庄大战胜利74周年纪念日,隆重安葬了两位无名烈士。遗址封闭保存,供人们瞻仰。

华记货栈

旧时的台儿庄,有两条重要的货物通道:一是从大北门经后大路到西门,二是从东门经车大路到南门。西门一带由于紧靠后大路,属于“粗重货物”集散地之一。华记货栈位于西门里天下第一庄牌坊北侧,为客商提供储存货物的场地。在1938年春天的台儿庄大战中,最先被毁,房主不知去向,城里老人只能回忆起货栈规模。重建后的华记货栈,设计为台儿庄古城重建博物馆。

广记客栈

广记客栈位于天下第一庄牌坊南侧,与华记货栈相对,为广东人开设,品位明显高出后大路以北的低档客栈。据一位战前年满14岁的老人回忆,广记客栈门面装潢优雅,在此出入的多是衣着考究的南方客商。他们之间的交谈,当地人一句也听不懂,但是,这些人见了当地人,却会说“官话”,相互沟通没有障碍。广记客栈上下两层,上层为客房,下层为茶馆和酒馆,有年轻亮丽女子弹琴歌唱。

天下第一庄牌坊

正对西门的牌坊,刻有乾隆皇帝手书的“天下第一庄”。清代的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分别六下江南,乘船走水路时,必经台儿庄。康熙皇帝称赞台儿庄“与江南水乡无异”,乾隆称台儿庄为“天下第一庄”。

三恪堂后

周守备府

周守备府又名“爱莲堂”,位于三恪堂后、参将署东邻,为清代驻守台儿庄最后一任守备的宅院。院深墙高,布局复杂,既靠近主街,又隐身在其他建筑之中,不显山露水,闹中取静,安全宜居,与“爱莲”理想吻合。

周家于明代末年从沂州(临沂)迁到台儿庄,族谱记载为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后代。清朝康熙年间,周复兴考取武举人,官至太原镇总兵。后代周玉田世袭爵位,授正三品轻车都尉,光绪年间任台庄营守备。周家在积累了一定资财之后,建造了名为“爱莲居”的宅院。

褚御史府

御史府为明代陕西道监察御史褚德培的府第,原建于明朝末年,清朝乾隆年间在原址重建。

褚德培(1585—1637),生于峄县乡村的诗书之家,父亲褚化鳌,以学、孝、义闻名乡里。兄弟分家时,把乡邻欠债的票据作为财产接受,然后当众烧掉。褚德培受家风濡染,不贪钱财,一心向学。十岁时能写出感动县令的文章,预料他将来定成大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乡试中举,崇祯元年(1628年)高中进士。授官征仕郎,派往剑南任职。

崇祯二年,后金(清)皇太极打过山海关,围困北京。崇祯皇帝紧急诏命褚德培改任军职,赴京勤王。情急之中,褚德培将幼子寄养于白沟河店家,亲率三千乡勇驾车北上。抵京后缒城而入,参加京城保卫战。解除了京城之围,又东驱清军三百里。此后,出任陕西道御史。他连续上书朝廷,建议惩治官员腐败,并对户部尚书袒护的贪官进行弹劾,撤职查办。从陕西道离任时,囊中空空如洗,只有一些古碑拓片。

褚德培回乡省亲,发现兖州一带连年欠收,民众交不起赋税,向崇祯皇帝上了《请蠲兖东拖欠疏》,力陈农民疾苦。结尾写道:“臣虽愚陋,岂不知邦本未裕,未可望觊蠲恤?第念皇上厚德深仁,爱民如子,疾痛疴痒,无微不晰,抑搔抚摩,无远不遍。故敢仰体宸衷,冒昧上请。皇上倘不以臣言为谬,而俯赐采择,轸元元以固重地,不独二东之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矣。”皇帝准奏,免除了兖州民众拖欠的赋税,兖东父老奔走相告,欢呼多日。

褚德培不仅是晚明励精图治的官员,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峄县志》中,收录了褚德培七首诗作。其中《过杜工部草堂》,是他巡视四川时所作,诗云:“浣花溪去草堂空,槛外长鸣万树松。应是先生吞野哭,白云散尽起天风。”诗中的“吞野哭”,既是写杜甫,也是写自己。

褚德培生于明末,从政十年,尽管没能挽回明王朝的颓势,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崇祯十年,褚德培受命巡视两浙盐政,未及动身,因积劳成疾,撒手人寰。留下七卷奏草和诗集,后人辑成《褚侍御集》。

褚家在台儿庄的宅院,被街坊称作“御史府”。明朝灭亡之后,后人移居乡间,御史府废弃。清代中期,乾隆皇帝南巡路过台儿庄,听到当地耆旧讲述前朝褚御史的故事,下旨重建御史府,供其后人居住。

衙署汪

台儿庄地势低洼,人们筑台而居,在取土的地方留下汪塘,经过改造,成为自然景观和调解水系的空间。一些大体量的建筑,因为取土多,汪塘面积相对较大。衙署汪因靠近俗称“大衙门”的参将署,于是被称作衙署汪。

北城墙根(自西向东)

恒济永钱庄

1915年,台儿庄人高济良在北城墙根开办“恒济永”钱庄,聘请田士泰为经理,办理汇票和兑换碎银、铜钱、银元、纸币等业务。该钱庄实力雄厚,生意红火,1920年,迁至丁字街。因为受到军阀的敲诈抢劫,1926年被迫停业。最初开办恒济永钱庄的建筑,毁于1938年的大战。在原址重建的恒济永钱庄,设为中华珠算博物馆。

杨家旧宅

台儿庄一带的杨姓,分为当地土著、河南移民、山西移民和沂州移民。位于恒济永钱庄东邻的杨家,系清朝末年从沂河东岸迁来。杨家初来台儿庄,以打铁为生,在北城墙根购买一块廉价地皮,打制马掌、大车配件批发出售。中兴煤矿公司成立之后,被称为“少铁匠”的杨家长子,到中兴公司机械厂当钳工。偶然的机会,被德国矿师柯里克相中。柯里克发现他干活仔细,让他到井下当运煤溜子的安检员。少铁匠每天拿着柯里克给他的锤子、扳子和螺丝刀,在巷道的运煤铁轨上敲敲打打,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据说,少铁匠在井下十几年,运煤溜子没出现一起事故。

井下安检员属于技术工,薪金相当于六个挖煤工人。杨家有了钱,就在自家的铁匠铺上兴建了三进宅院,成为小康之家。台儿庄大战期间,杨家大院有一半倒塌,老铁匠带着小儿子回了沂州。日本人占领了枣庄煤矿之后,在工友的恳求下,少铁匠又回到井下做安全检查。为了工作方便,把家眷安置在枣庄南郊的前石碑。有一次下班,把门的日本兵让少铁匠把安检工具留下,他坚决不从,说这是“柯矿师”给他的,过去十几年,都是随身带。在争执中,被日本兵活活打死。

丁厨师旧宅

丁厨师旧宅位于杨家宅院东邻,丁厨师大名失考,原为峄县第五区伙房大厨,后来受聘到中兴公司为德国矿师做中餐。期间,与井下安检员杨铁匠、济生医院的官乃民结义为兄弟。枣庄煤矿沦陷之后,日本人有意把丁厨师留下,丁厨师毅然离开,不与日本人合作,为城乡的红白喜事做宴席谋生。杨铁匠也有意辞职,丁厨师劝他不要离开,理由是:作为厨师,为日本人掌勺是下贱,而井下安检员,是为了穷苦的矿工安全。不久,杨铁匠被日本人毒打致死,丁厨师认为杨铁匠的死是自己的责任,送葬时为他披麻戴孝。

燕家大院

台儿庄的燕家,从乾隆至道光年间,是城里具有影响的大户。在今天的西门外和城中,有多处房产和名为“增顺”的商铺,号称“燕半街”。顺治四年筑城时,燕家因为不愿出资,主持筑城者把燕家撇在了城外。但是,在杨家大院以东,燕家仍然有一组连体院,算是“城里人”。

杨场汪

现在的兰祺会堂到杨家大院一带,原先是一片空地,俗称杨场。名称来源已不可考。杨场以南的汪塘,被称作杨场汪。这片汪塘,在大战期间曾陷进去一辆日军坦克。

 

后大路(台湾街)

后大路东起中正门,西至西门,为台儿庄古城的车马道。20世纪90年代,一度改名台湾街。

李家车铺

李家车铺位于后大路最西端的路北,为李姓木匠开设,以打制木轮大车为主业,并为过往车辆提供维修服务,也接待在此过夜的车夫。

李木匠父子两代,拥有打制木轮大车的精到手艺,所需铁件,由北邻的杨铁匠提供。李家的木轮大车,车轴选用上好枣木,在清水中浸泡一年,保证不会走形和开裂;毂轮的木料为桑木,外包“车瓦”和铆钉,由杨铁匠用优质熟铁打制;车身的两条“车杆”,用没有任何疤痕的国槐,有时候也用楮木。因为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每年只能打制四辆大车。据当地人回忆,李家在战前打制的大车,一直用到改革开放之前,仍然坚固。

大战期间,李家父子没有听从国军劝告躲避战火,只让家眷逃到乡下。战后,家人归来,车铺已经化为灰烬,木匠父子下落不明。

马家客栈

马家客栈为马姓回民开设,位于李家车铺东邻,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客商提供食宿服务。汉族生意人入住,必须遵守伊斯兰教规矩。

清朝初年,马家为台儿庄有影响的大户,一度跟郁家、台家、花家平起平坐。乾隆年间之后,走了下坡。但是马家人丁兴旺,资产不占优势,势力不减。在车水马龙的后大路西首,马家开设的这家客栈,尽管收费不高,却清规戒律不少,仰仗的就是马家在台儿庄的势力。

周家书店

周家书店位于后大路西首路南,衙署汪北岸,为周守备后人开设。

辛亥革命之后,出过两代守备的周家子弟,没有以清朝“遗老”自居,与时俱进,开设出售“新书”的周家书店。周家与上海的书商建立了供货渠道,经营进步书刊,兰陵的许多读书人,经常来台儿庄购买新书。

天合书画店

天合书画店与周家书店一墙之隔,同为周家开设。

周家书店经营新书,书画店经营年画,一家人经营的两家店铺,两种风格,相同意趣。据周家后人回忆,书店和书画店的楹联,用两种字体书写同一文字:“艺事能专见巧思,良工式古不违时。”出售新书的书店,用古香古色的篆体书写,出售年画的天合书画店,用时尚的行草书写。有意制造错位,构成张力。

老提家马车铺、草料店

台儿庄的提姓,原姓朱,正宗皇族。明王朝灭亡后,为躲避满人清剿,到台儿庄以西十几里处的虎提山隐居,并以山为姓,改姓提。历经二三百年,繁衍人口过千,栖居地成为一个村庄,名为提楼。整个清代,提姓一直务农,低调求生。清朝末年,提家在后大路西段的马家客栈对过,开设了“老提家马车铺、草料店”,为过往马车提供补给。尽管也是商铺,经营的却是地道的农产品,没有脱离“农”字。

老提家在城里开设的马车铺和草料铺,按说是“下里巴人”的穷生意,但是,提家却表现出特有的“君子风度”。他们所出售的“杆草”即谷桔,全部在乡下铡好,装进蒲包运进城里,途中不撒一丝一毫草屑。食料全部是从邳州购买的“茶黑豆”,经过扬簸,去除泥沙,炒至八成熟,用石磨磨成豆粉,按斤出售。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老提家草料的质量,享誉百里之外。

王家大院

台儿庄的王家,为当地望族,大战之前,人口已经过千,遍布台儿庄不同角落。在王氏族人中,仅药店就开了三家,分别为仁寿堂、荣寿堂和保寿堂。王家不仅经营中药,还在“裕丰”、“裕康”商号的旗下,经营着粮行、布店、油坊、酒坊等十几家店铺和一个船队。

位于后大路西段路北的王家大院,为徽派建筑,为保寿堂主人在远离药店的地方兴建的宅院,为的是避开月河街的灯红酒绿,让子弟潜心读书。

现在为复兴酒店六号院。

官家大院

王家大院东邻为官家大院,大院对面的欧式建筑,为“无冕有品”的官乃民牵头开设的济生医院。

官乃民,又名文藻,生于1886年。先祖在台儿庄供职绿营,其父官步云,为台儿庄参将驻守营幕僚。家境小康。

官乃民8岁入学,不足20岁时,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不久即废除科举。辛亥革命后,官乃民到峄县基督教实业中学任国文教师,后又在峄县教会开设的瑞门德医院学习西医。

济生医院

官乃民于1917年在台儿庄创办济生医院,是台儿庄城里的首家西医医院。药品器械通过上海药商郁元英采购,同时自制药酒和药膏。该院为慈善性质,接受社会捐款,对贫苦病人半价收费。医院分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能够承担阑尾炎切除和截肢等手术,免费种牛痘,供应戒除鸦片的药品。台儿庄大战中,医院被炸,济生医院迁至邳州官湖镇。1948年,官乃民找到南京政府赔偿委员会,要求日本赔偿医院被毁的损失。尽管得到明确答复,但没有兑现。1955年,官乃民又去北京交涉赔款事宜,中国红十字总会批示“须待中日恢复邦交后办理。”1965年8月30日,官乃民与世长辞,生前愿望没能实现。

现在的官家大院和济生医院,是按照战前原貌重建的,以纪念这位“两袖清风、无冕有品”的人民医生。

高家大院

开设恒济永钱庄的高济良,有多处房产,其中,位于龟汪北岸的高家大院,原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同治年间重建。建筑格局为组合式,北邻后大路,东门面向小彭河,南面为龟汪。楼上用来居住,楼下为“龙门文具店”,出售传统的文房四宝。后来又改为“博爱文具店”,出售新式书写工具。

现为复兴酒店4号院。

绍兴珠宝店

与高家大院隔街相对的绍兴珠宝店,为绍兴冯姓商人的不动产,原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据冯家后人转述前辈回忆,这家人本来姓王,先人曾是江苏某县知县,因为得罪了一位不务正业的亲戚,被偷走官印。为了逃避追究,改名换姓,携带家眷和细软,到台儿庄隐居。建成居室和商铺合一的住宅后,经营珠宝,因为顾客不多,后来改为茶叶生意,也没红火起来。咸丰年间之后,冯家经济窘迫,族中一男丁跟张铜匠学手艺,出师后自铸铜烟锅,在一楼出售,生意红火。1938年春天,年久失修的忆江北毁于战火,冯家丢弃了旧宅地基,流落乡间。

福神祠

福神祠位于小彭河由东向南的第一个拐弯处,是一座单体水榭式建筑,里面供奉福神天官。

论建筑格局,不像是祠堂的规制,但是许多老人回忆,水榭正中,的确供奉福神,而且四季香火不断。福神祠在大战中被彻底炸平,几乎没有留下一砖一瓦,更没有留下庙碑,无法确定其兴建年代。

后大桥

位于福神庙以南的小彭河之上,连通东西后大路。原先是竹木结构过河桥,捻军攻城时,河东的商户为了阻挡捻军,放火烧掉。捻军退去之后,为了通行,建了平板石桥。石桥建成,运货船只不能通过,由高家和洪家共同出资,于光绪年间重建为拱桥。拱桥建成,有人建议取名高洪大桥,两家没有接受。因为这座桥在后大路上,被称作后大桥。

贺家大院

台儿庄的贺家,相传为贺知章的后人,在台儿庄以西约十华里的贺家窑居住,以烧制陶器为生。台儿庄因运而兴之后,贺家在台儿庄多个地段设立陶缸、陶盆售卖点。其中一户善于经营者因此发家,经过两代努力,成为书香人家。位于后大桥东北、邻水而建的贺家大院,前后三进,向南、向东各留大门。前院用于继续售卖陶器,中院居住,后院供子弟读书。

瓦缸、瓦盆店

台儿庄人把陶器说成瓦器,陶缸、陶盆被说成瓦缸、瓦盆。世代在贺窑村烧制陶器的贺家,最初在天后宫门前露天摆摊,后来在大衙门街和后大路增设多处摊点。有了积蓄之后,在后大路的小彭河东岸,建了贺家大院。大院门前,陶器堆积如山。重建古城时清理地基,土层之下发现一米多厚的陶器碎片。

吕祖庙

吕祖庙位于小彭河南北走向区段的河东,后大桥东南。据碑文记载,吕祖庙原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有大殿三间,供奉吕洞宾;东西配殿各五间,东配殿供奉八仙中的其他成员;西配殿是刘海戏金蟾的塑像。

咸丰五年大洪水期间,吕祖庙严重受损,不远处的清凉庵倒塌,十几个尼姑迁到破损的吕祖庙栖身。这些尼姑通过化缘筹集资金,重修吕祖庙时。从此,吕祖庙佛道合一,无法用学理解释。但是,一直到大战之前,依然香火不断。

 

市楼周围:

市楼

位于后大路与箭道街交叉处的市楼,为北城区制高点。有老人回忆是三层,有人说是四层。在文献中,不见记载,战地记者留下的照片和视频中,没有市楼的影像和倒塌后的废墟。估计,因为是制高点,在开战之初,就被日军炮火摧毁,防止守城国军将此作为瞭望台。古城重建中,在市楼遗址下面,清理出巨大的基石。从石材断口分析,这座市楼为晚近的建筑,有人推测是在咸丰七年筑城时所建。因为,进入清季,打着各种旗号的武装,经常攻城抢劫,台儿庄的驻军,以建造市楼的名义,集资建造了这座高层建筑,名为“市楼”,事实上用作军事瞭望目的。

市楼周围,有四座体量较大的建筑。

任记染坊

战前的台儿庄城里,共有无座染坊,分别为郭姓、宋姓、李姓、孙姓和任姓开设。任记染坊位于市楼西北,为山西任姓印染艺人开办,为家族式作坊。这家染坊使用特殊工艺,进行来料加工,在白色棉布上印染出蓝色图案,“布匹”就成了拥有图案的“蓝色印花布”。

任记染坊在城外种植靛蓝,自制燃料。而蓝底白花的图形,也是家族内雕刻创作,不侵犯他人创意。印染的方法是,先在油纸花版上刻出镂空图案,覆在白布上,把石灰与黄豆面合成的糊状防染剂用刮刀刮上去。晾干之后,浸入天然靛蓝染缸中煮染,染后晾干,放在捶布石上将防染剂捶打脱落,露出蓝地白色花纹。用这种方法染出的印花布,完全出自手工和天然。

任记染坊的印花布,由不同线条和斑点组合而成,变化丰富,朴拙典雅,韵味十足,影响了方圆几十里的衣着格调。

因为任家为外地人,没有跟城里的富裕晋商扯上关系,印染工艺虽好,却没有势力。家中的男丁,只顾干活,不善交际,经营管理完全由没有出嫁的老姑奶奶负责。老姑奶奶去世后,后辈人无力继续经营,卖掉染坊,回了山西老家。

李恒山饭店

李恒山饭店位于市楼东北,清朝末年由顺河街迁来。饭店上下两层,一楼为大饭场,可同时摆开几十张饭桌,供几百人同时用餐。大饭场的饭食,档次不高,针对来城里赶集的乡下人和过路的苦力。二楼为单间,接待有身份的高档客人,还聘请回民厨师、使用专用餐具厨具,烹饪清真菜。这家饭店,在生意兴盛时,每年净赚1万大洋。

洪家皮行

洪家皮行位于市楼西南,上下两层,楼下为门市和加工作坊,楼上为客房。

洪家为回族,经营皮具而不在城里从事污染环境的鞣革,而是到外地购买成品生熟皮革,进行切割加工。由于信仰原因,洪家出售的皮具,只有牛皮制品,从来不用驴皮和猪皮。

在依靠牲畜耕作和短途运输的时代,皮具的需求量很大。从使役牲畜的皮鞭到牵挽牲畜的笼头,从牵引重力的经绳到煞车所用的长绳,都以皮质为上选。皮具质量的高低,既有经济耐用的考虑,也体现主人的身份。洪家皮行在长达150年的时间里,垄断着台儿庄一带的皮货市场。

德源酒店

德源酒店位于市楼东南,紧靠东邻的王家大院,为兰陵王氏出资开设。主打菜肴为“兰陵八珍”,酒水为“兰陵美酒”。门外有两面酒旗,一面上书“德源长涌”,一面上书“荀卿治下”。德源长涌表明以德经营,荀卿治下指的是当年荀子为兰陵令,兰陵酒店的主人是荀子治下的臣民。正面大厅的中堂画是一个掌勺的厨师,题名为“天酱大饪”。这家酒店,经营理念与李恒山饭店的区别是:只接待高雅客人,不做大锅菜。另外,酒店还联系了一个打渔人,根据客人需要,随时到河里捕捉活鱼。许多文人雅士,喜欢到德源酒店聚会。

市楼以东区段:

泰山行宫

泰山行宫又名泰山庙。据碑文记载,泰山庙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有过多次重修,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庙宇。前殿为碧霞宫,供奉碧霞元君,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泰山老奶奶。殿前有钟鼓楼,左右各有配殿。东配殿为观音殿,西配殿为财神殿,两侧各有五间连廊。后殿为如来殿,毁于台儿庄大战,重建泰山行宫时,把如来殿废墟作为战争遗址保存。

泰山行宫是鲁南苏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庙宇,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和十八为泰山庙会,方圆百里的僧人、道士、商贾及普通民众,纷纷前来上香。

1938年春天的台儿庄大战中,泰山行宫成为中日军队争夺的焦点,一度被日军占领。为了夺回这一重要据点,国军8连连长裴克先,率领战士冲入泰山庙,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日军越聚越多,100多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战后的泰山行宫,满目疮痍,美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拍下了断壁残垣。重建泰山行宫时,有意保留后殿遗址,见证战争的残酷。

天齐庙

天齐庙位于泰山行宫东邻,由牌坊、端门、大殿、后殿和配殿组成。大殿为天齐殿,供奉东岳天齐大帝。天齐大帝为泰山神,是中国的民间神,神通广大,有广泛的信仰基础。西配殿为阎罗殿,东配殿为福禄寿三星殿。天齐庙的初建年代失考,清朝道光年间,由兰陵王氏出资重修。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台儿庄逢天齐庙会,热闹非凡。

兰陵王家大院

台儿庄的兰陵王氏,与大户的蛏浦王氏并不同宗,经考证,蛏浦王氏为王羲之的后代,兰陵王氏为信陵君的后代。兰陵王氏在清代出过六位进士,五四新文学先驱王思玷、台湾旅美散文大家王鼎钧,都是兰陵王。

据王家族人转述,清朝道光年间,兰陵士绅王文凤娶了台儿庄陈家的千金为妻。婚后不久,王文凤病故。知情达理的王家,建议新媳妇改嫁。陈氏坚持守节,公婆为了不让媳妇冷清苦熬,把一个孙子过继给守寡的陈氏,并在媳妇娘家所在地购买宅基,为她建了一座大院,把陈氏送到台儿庄居住。

明德门

赵氏的过继儿子长大之后,动员族人出资,重修了天齐庙。在天齐庙前为继母立贞节牌坊,牌坊正面题有“名重香阁”,背面题“节表秋阳”。牌坊前面,建了“明德门”过道。

过道西面的房子,为王家所有,但默许李姓和夏姓两家在此居住。夏家在附近卖粥,养家糊口,本钱多了之后,又到火车站设了一个摊子。

黄家大院

黄家大院堂号为泰宁堂,位于天齐庙东,是台儿庄城里最大的建筑群。

台儿庄黄氏的先祖黄福,于明朝永乐二年由福建泰宁县迁入今台儿庄区马兰屯。当时,马兰屯是朝廷的养马场,地处峄县境内,却属于沂州府兰山县管辖,到清朝乾隆五十六年,始划归峄县。黄家在马兰屯为朝廷养马,闲暇时卖豆腐,攒钱置买土地。传到第五世,黄家成为稍微殷实的人家。第六世黄和、第七世黄图昌父子,在万历年间考中进士。尽管黄图昌官至山西泽州知府,但是这时候的黄家,家境仍然不算富裕。直到清代康熙年间,黄家才成为知名的富裕人家。

康熙七年大地震之后,台儿庄城里的房子大部分损毁,全家遇难的不在少数,大片宅基地成为无主之物。地方政府组织重建家园时,劝说有实力的黄家,到城里建房,以填补空闲地带,增加人气。这时候兴建的黄家大院,只是两进四合院,大规模扩建是在咸丰七年之后。县志记载,从咸丰三年开始,台儿庄一带就水灾不断,咸丰五年的黄河改道,殃及台儿庄,多处城墙被洪水冲倒,低洼处的民宅和商铺倒塌,台儿庄的商贸业出现萧条。有些经不起折腾的外地客商,或者到乡下买地务农,或者重回故乡。离开之前,想卖掉地产,无奈没有买主。与黄家为邻的几户人家,以几近哀求的方式,把房产卖给了黄家。咸丰七年,黄家几支人联合,拆掉几处破旧院落,把大院进行扩建,取名泰宁堂。

大院的中轴为南北走向的通堂建筑,将八个各自独立的院落分成东西两侧,各院出入可走暗门箭道,互不干扰。整个建筑群三面临水,一层到三层不等,高墙硬山,错落有致,充分体现了北方建筑群的宏伟壮观,同时融入其他建筑的装饰元素,可谓“南北融合、东西合璧”。

1938年的大战,黄家大院严重受损。重建的黄家大院,有的是在旧基上复建,有的是对断垣残壁的修复。

郁氏家族建筑群

郁家是台儿庄运河开埠四大家之一,与台家、花家、马家并列。老辈人所说的“郁半街、花半营”,指的是郁家房产占半条街,花家子弟占半个台庄营。那时候,作为驻军建置的“台庄营”,还没有六纵四横十条大街,“半街”与“半营”的比例,分母比后来的台庄城小得多,如果说他们的房产占到当时城区的半壁江山,似乎也不为过。只是,风水轮流转,到了乾隆年间,这运河开埠四大家,已经被燕尤赵万四大家取代。当年的郁家,到底有几处宅院,后人已经说不清楚。但是,乾隆年间所建的清真寺,就在郁家花园里。

黄家大院和清真寺之间的建筑群,为郁家最兴盛时的聚居区,东西两个区域,大小十几个院落。清朝康熙四十四年,外出做官的郁守然被判死罪,整个家族受到牵连。出于安全起见,许多族人远走他乡,隐姓埋名,家谱中六世失考三支,七世失考四支。此时,台儿庄城里的回民,买下郁家花园,兴建了清真寺。

郁家香油坊

位于郁氏聚居区一带,具体方位待考。据郁氏后人回忆,这家香油作坊,在兴盛时期有六盘油磨同时转动,每天生产香油300多斤。

回民居住区

郁家的聚居区,当初包括东西两片区域和一座花园。康熙末年,郁家先是卖掉花园,暂时保留着人去楼空的东区数座宅院。乾隆二年,郁守然案得以平反,但是远走他乡的族人没有回来,于是把这一区域也卖给了回民。

在郁家聚居区建立的回民区,基本上是对原有宅院的修复加固,个别房子推倒重建。这一区域,东靠清真寺,形成相对独立的“清真”氛围,未经邀请,生人不许入内。在这里居住的,有马家、沙家、洪家、展家、吕家,以马家势力最大。其中,马家有两座深宅大院,一座居住,一座用来接待特殊客人。被称作“安青三老”的青帮核心人物张象珍、张飞、张锦湖,常在马家落脚,策划事端。

王德兴茶食店

王德兴茶食点的店主为伊斯兰教徒,原先在曲阜南门外经营熟食,光绪年间,王家迁居台儿庄,住在清真寺附近。曾经到南京做大饼生意,有了积蓄后再次回到台儿庄,在豫祥酱园店附近经营茶食,店名“王德兴”。门市房6间,后面为加工区和居住区,为典型的前店后宅格局。主要经营食用油、酱菜、油茶、食醋、酱油、榨菜等。台儿庄大战期间,店铺被夷为平地。

监狱博物馆

位于回民聚居区北部的马家大院东侧,前身为台庄营和峄汛(峄县设在台儿庄的管理机构)联合设立的临时牢房,用来关押准备移交峄县衙门的犯人。日据时期,关押过反日百姓。有一年冬天,被关押在这里的张继典被活活冻死,随便扔到墙外,家人不敢认领。一家姓卢的父子,抱在一起取暖,活了下来。

走水班

台儿庄古城的建筑密集,绝大多数为砖木结构,个别为草顶房子,容易发生火灾。城里人出于对火的敬畏,把火灾称为“走水”。在各商会和大户的倡导下,参照大城市官办的防火机构设置,组建了名为“走水班”的民办灭火机构,拥有20多人的救火队伍。走水班的负责人,称“负爷”,为什么这样称呼,不得而知。城里居民和商户,根据房产面积,向走水班缴纳防火费。如有火灾,走水班负责扑救,拒绝缴纳者,如果发生火灾,走水班消极对待。

恢复重建的走水班,为古城消防中心。

清真寺

中国的清真寺,大门都是向东的,因为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伊斯兰教徒祈祷要面向圣地,所以清真寺大门向东,使礼拜方向朝西。台儿庄的清真寺,大门向南开。几位当地的回族老人,说明了其中原因。

元朝末年,回族大将常玉春、胡大海在征战途中经过台儿庄,留下部分回族士兵在此安家落户。他们信奉安拉,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是他们的五大功课,《古兰经》是其经典,有宰牲节和开斋节。为了使将士有朝拜之处,常玉春在台儿庄东门里兴建了清真寺,为清真北寺前身。在月河右岸建了清真南寺,但规模较小。随着台儿庄的繁荣兴盛,来台儿庄经商和定居的回民越来越多,原来的清真寺已经不能满足朝拜需要。乾隆年间,阿訇李中和购买郁家花园,重建了清真寺。清真寺大门东侧所立的寺碑,有这样一段碑文:“李阿訇中和,抛却浮屠,纯讲救理。南走蜀闽,北走豫燕,款蓄数年,功成一旦。”重建的清真寺,位于台儿庄大北门内的郁家花园上,占地38亩,大门向东。有过厅5间,大殿25间。清朝末年,因乡老们有争端,将南讲堂改建成大门楼,大门向南,把“清真古寺”的牌匾换成“回教堂”。但是,教徒礼拜仍然面向麦加的方向。民国初年,主持回教堂的陈姓阿訇,倡议在寺院东南建水房5间,维修西面的大殿,整理寺院。1937年,马振堂会同其他几位乡老,再次整修院墙,油漆门楼,装饰讲堂和大殿,整个清真寺焕然一新。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年之后,清真寺在台儿庄大战中成为重灾区。

两瓣汪

位于清真寺西南。因为和牛市汪遥遥相对、类似两朵花瓣而得名。

菩提寺

菩提寺位于古城东北隅,曾经是台儿庄城里规模最大、香火最旺的佛教寺庙。原建于明朝末年,清代中叶扩建,战前已经损毁。城北准提阁内的住持僧,准备化缘重修,因为大战而作罢。战后,城里居民在这里建起民房。

关于菩提寺的兴衰,城里有一个传说:当年建菩提寺的时候,主持者得到过佛祖的点化,佛祖告诉他:这座寺院,最多只能容纳9999个僧人,一旦到了万位数,菩提寺就会毁于天火。而菩提寺的面积,只有容下三四百个僧人,继任的方丈们,都没把佛祖的点化当回事儿。有一天,一个法名叫“万空”的游方僧,来菩提寺布道,并有意留下来。当天夜里,寺院失火,连琉璃瓦都烧化了。三百多个僧人,有的在救火中烧死,幸存下来的四散而去。

在古城重建中,清理出比较完整的菩提寺地基,经权威人士协助,还原出当年的格局:山门外有照壁,门内依次为钟楼、鼓楼、前殿、大殿和藏经阁,两侧有配殿或长廊。大殿和藏经阁的体量,超过泰山行宫和关帝庙。

牛市汪及其周围:

牛市汪

位于清真寺东南,因周围是大牲畜交易市场而得名。

镇公所

台儿庄镇公所,大战之前子啊丁字街,镇长刘士增,因兴办国民教育有功,士绅曾为此立碑。战后,在国军撤出、日军尚未占领台儿庄的1938年夏天,当地士绅重新推举刘士增为镇长,镇公所迁至牛市汪一带。日军侵占台儿庄之后,撤销台儿庄镇建制,将台儿庄改名为峄县第九区,任命袁镜湖为傀儡镇长,由宪兵队对台儿庄实施军管,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1947年,共产党北撤,国民党军占领台儿庄期间,恢复台儿庄镇建制,镇公所仍然安置在牛市汪。书法家王履安,曾经出任国统时期的副镇长。

牛市大桥

在清真寺东南一带,有一片汪塘,汪塘周围是大牲畜交易市场,被称作“牛市”,汪塘因此被称为“牛市汪”。因为汪塘中常年不干,牵来交易的牲畜,随时可到塘中饮水,为交易者提供了方便。在牛市汪之上,原有一座竹木大桥,俗称“牛市大桥”,与当今的利好股市暗合。现在,已经没有人到这里从事大牲畜买卖,牛市不复存在。但是,将来可在重建的“牛市大桥”上做文章,为股民讨财运。

牛市茶棚

在牛市汪东岸,有叶家和李家开设的两处茶棚。每家两口大锅同时烧开水,在大砂缸里泡茶,茶叶是叫做“大把抓”的低档货,茶具为黑釉大碗。来此喝茶的多是乡下人,他们喝茶为了解渴,不讲斯文,被称作“牛饮”。于是城里人又把这两家茶棚戏称为“饮牛茶棚”。

 

北门里

北门

台儿庄古城的北门,名为中正门,为碉楼式建筑。咸丰七年在原址重建北门时,就使用“中正”这一名字,意为中正仁和。《易经•离卦》中,有“柔丽乎中正”语,高亨注:“象人有柔和之德,附丽于正道。”雍正皇帝为养心殿所题匾额即“中正”。北门不是台儿庄正门,但是,从东北方向来的行人车马,由中正门入台儿庄城,沿后大路出西门到火车站。台儿庄大战期间,中正门是战斗最激烈的区段之一,也是日军溃逃之后,中国军人将国旗插上城楼宣告胜利的地方。荷兰战地记者伊文思拍摄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中,留下了这一珍贵镜头。1986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血战台儿庄》时,以此为背景,把情节推向高潮。

中正街

中正街正对中正门,原先为一片开阔地带。战前,地皮被中兴公司购买,设计出建筑图纸,准备建设中兴公司俱乐部,供外国矿师和大股东休闲居住,因残酷的大战没能按计划施工。日据时期,中兴煤矿为日军占领,股东随国军撤走。战后,建设中正街的计划没有实施。现在的中正街,按照当初的设计图纸兴建。

 

清真寺附近留白区:

王氏祠堂

在台儿庄,有“七王八张十二李”的说法,即“同姓不同谱”,前推五百年,不是一个祖先。其中,王姓就有兰陵王氏、小山子王氏、曲阜王氏(回族)、土著王氏、蛏浦王氏等。其中,蛏浦王氏为王羲之的后人,族人过千,在清真寺和中正街之间,有王氏祠堂。

城隍庙

明清时期的台儿庄,在行政级别上属于乡镇级,驻军相当于“师级”,而商贸业远远超过峄县城。在城市建设规制严格的清代,是不允许兴建城隍庙的,但是,台儿庄属于峄县境内的“特区”,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面积也远远大于峄县城规模。因此,这座“乡镇级”的城市,允许兴建作为“城”的标志的城隍庙。乾隆二十六年《峄县志》,记载了峄县知县杨文熹于雍正十三年组织兴建台儿庄城隍庙一事。城里老人回忆,台儿庄的城隍庙在东门里的牛市汪南岸,体量明显大于魁星阁和文昌阁。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中,城隍庙被毁,战后没有重建。

土地庙

台儿庄古城内,有多座土地庙。其中,尤家汪南岸的土地庙、泰山行宫院内的土地庙,较为有名。

清凉庵

位于中正门和小北门之间的城墙下,与土地庙隔水相望。有三间大殿,日军攻打台儿庄时,毁于战火。

麻袋作坊

在整个清代乃至20世纪70年代之前,台儿庄对麻袋的需求量很大。装运粮食、干果、食盐,都靠麻袋。织造麻袋的原料为黄麻,有时候也掺进少量的苘麻。

在古城东北隅,有多家麻袋作坊,所产麻袋,供不应求。

木材场

台儿庄对木材的品种和数量,都有很高的需求。原因是,造船和补船、制作桨橹、生产农具、兴建楼房、设立柜台、打制家具,都需要木材。台儿庄的木材场,被称作“棒场”,因为当地人把未经加工的原木称作“棒”。大战之前,牛市汪和两瓣汪之间,有三家棒场,分别经营“北木”、“南木”和当地杂木。

 

大衙门街(自西向东)

大衙门街为台儿庄古城最主要的街道,从东门直通西门,因为被称作大衙门的参将署在这条街上而得名。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驻台儿庄,改名中华大街,1958年改名繁荣街。重建古城之后,恢复大衙门街的旧名。

参将署

参将署俗称“大衙门”,为驻守“台庄营”的参将官邸。占地4400平方米,四进院落,东跨院为守备署。除了主建筑大堂、二堂、三堂和后堂,还有武圣庙和马神庙。

驻守台庄营的参将,统领627名在编绿营兵(汉军),主持地方军务。参将的级别,为正三品武官,相当于现在的大校。

一个级别低于县城的台儿庄,有重兵把守,主要原因是台儿庄的战略位置重要和治安状况复杂。

清军入关之后,活动在鲁南一带的反明武装,因为失去对手而转为反清。号称“九山王”的反清队伍,多次对运河沿线进行袭击。顺治八年春天,九山王的人马,在台儿庄附近劫持了朝廷的船队,把专为顺治皇帝绣制的龙袍抢走,震动朝野。

为保障运河安全,朝廷加强了台儿庄的军事驻防。顺治十四年(1657年),沂州镇(清朝的地方驻军编制,分为协、镇、营、汛,“营”相当于正师级的军分区)前营自安山镇(今东平县商老庄乡大安山村)移驻台儿庄,分守峄、郯、台庄等处的运河河闸。最高武官为从三品游击,另有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光绪三十年《峄县志》记载为顺治元年)。康熙二十二年,朝廷裁撤沂州镇,驻守台儿庄的标前营改称台庄营,隶属登州镇。雍正元年,改为隶属兖州镇,武官由从三品游击改为正三品参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撤销台庄营编制。

1937年1月,国民政府在参将署设立峄县警察分局。1938年初,第3集团军副司令沈鸿烈在此设立军火库。在台儿庄大战中,这批军火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为“海峡两岸汉字博物馆”。

照壁

参将署门前的照壁,砖雕的动物名叫 “tāng”,传说中的贪婪之兽。它长着龙的头,麒麟的身子,狮子的尾巴,牛的脚。原是天上的一只神兽,因为贪心,不吃五谷杂粮,专吃金银财宝,还妄想吞吃天上的太阳,结果失脚掉进大海。照壁正面刻上这种怪兽,意在警戒官员,不要贪赃枉法。

水陆通衢牌坊

水陆通衢牌坊,见证了台儿庄的繁荣。

牌坊两面,有四副楹联,其中一副是:“岸柳河桥,要平摊邗水二分明月;桨声灯影,岂独让秦淮十里轻歌。”意思是,运河岸边的垂柳和古城的过路桥、景观桥,分摊了邗水的二分明月。邗水,即邗沟,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运河,南起扬州南面的长江,北至淮安,是史籍中记载最早的运河。其实,邗沟比起台儿庄境内偪阳城的运河,要晚100多年。二分明月的典故,出自唐朝诗人徐凝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意思是,天下有三分月色,那可喜可爱的两分被扬州占去了。而扬州正是古运河邗沟的南端。台儿庄古城的岸柳河桥,与扬州平摊这最美的二分明月。下联说的是繁盛时期的台儿庄,“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景象,与南京秦淮河畔一样热闹非凡。

南北拐角楼

拐角搂位于水陆通衢牌坊内,街南街北各一座,犹如两座桥头堡。为京津一带的建筑风格,弧形卷棚屋顶,体现了作为商铺的开放性。南楼乾唐轩,为台商于春明先生的活瓷展销商店。北楼为“亦家”饭店。

久和客栈

久和客栈是一座白墙黛瓦、马头出墙的徽派建筑。由徽商胡文广建造,清代康熙三十年建成开张。台儿庄大战之前,战地记者为我们留下了影像,大战期间严重损毁。重建后的久和客栈,恢复原有业态,作为快捷客栈使用。古城内有许多店铺、民居为这一风格,见证着徽商在台儿庄的创业历史。

胡文广早年家贫,但是聪明伶俐。他在家乡安徽给一家财主当长工期间,还做财主公子的陪读。公子进京考试,他是挑书担的书童。路过台儿庄时,胡文广惹恼了公子,被赶下船,流落街头。有一天,他在河边洗完脸,撩起衣襟把脸擦拭。这一举动,被绣楼上的一位小姐看到,想扔给他一条毛巾,因为毛巾太轻,扔不过去,好心的小姐就在毛巾里包上一块银子,扔给了胡文广。胡文广靠这块银子当本钱,在台儿庄做起了生意。后来生意做大,娶了那位小姐。

胡文广的经商理念是“和为贵”、“和气生财”,他把堂号取名“久和”,希望后人永远恪守和为贵的理念。

国军入城布防照片

大衙门街路南商铺西山墙上的照片,是一位战地记者拍下的,记录了国军官兵由西门进入台儿庄城的瞬间,背景是大战前夕的建筑风貌。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之后,一路渡过黄河,占领济南、泰安、兖州;一路攻占上海、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然后,企图会师徐州,打通津浦和陇海铁路,实现全面占领中国的野心。由于南下日军在临沂、滕县遇到我军的殊死抵抗,企图从连云港登陆攻占徐州的日军,遭遇中兴公司自沉商船填塞港口的阻拦,于是把枪口对准台儿庄。企图在台儿庄会师之后,再攻打徐州,打通津浦、陇海两条铁路干线,占领整个中原,消灭国军主力。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把台儿庄的砖木结构建筑作为掩体,在台儿庄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血战。这一战,不仅打出了中国人的士气,也使台儿庄“依战成名”。诗人桑恒昌说:“也许,台儿庄没有看到全世界,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台儿庄。”

三恪堂

“三恪堂”位于久和客栈东邻,是清末民初四大家之一陈家的府第。

陈家是晚清时期崛起的大户,先祖从中原迁至福建,明末清初到安徽泾县,后来又落户苏北。咸丰年间,陈家的家长陈扶清,因为协助僧格林沁平乱有功,获赠六品官衔。陈家买卖公平,童叟无欺,不越行规,在经商和处世上,能够大割大舍,拒绝不义之财,在台儿庄有口皆碑。光绪末年,陈家兴建名为“三恪堂”的陈家大院,没有选择家乡的徽派风格,而是建造了坚固、实用、宽敞而又内敛的鲁南风格大院。

三恪堂的恪,在古代与客人的客是通用的。据史书记载,周武王灭掉商纣王之后,没有对前朝遗民赶尽杀绝,而是把商之后封于宋,夏之后封于杞,帝舜之后封于陈。并且把他们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应该受到尊敬。帝舜的后代因为封地在陈国,他们以封地为姓,成为陈姓的先祖。

陈家大院用“三恪”作为堂号,表明他们是帝舜的后人。

瓷器店

战前的台儿庄,有多家瓷器店。分别在后大路、车大路月河街和大衙门街。其中,三恪堂对面的瓷器店,销售江西景德镇的细瓷;后大路西段济生医院与高家大院之间的瓷器店,专门销售齐村大砂缸和砂壶;月河街有一家店铺,销售瓷碗。

台庄驿

台庄驿在驿铺旧址上重建,为苏州园林风格。

驿站是古代飞报军情、接送客人、运输军需的中转机构。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邮驿,称之“国之命脉”。驿站的功能,一是供过往使臣投宿,相当于现代的机关招待所。凡持有“驿关”证件的官员,可按官阶高低,免费享受驿站提供的住宿、膳食、舟车、伕马。二是邮送过境公文。在主要邮路上,一般每隔十华里设有一个邮铺,次要邮路间隔二三十里。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泇运河开成通航。时任河道总督的曹时聘上书朝廷,在运河重镇台儿庄“置邮驿,设兵巡,增河官,立公署”。山东提刑按察使驿传道出于合理布局考虑,与万历三十四年在台儿庄以西的万年闸设立驿站,台儿庄城里设驿铺,统一管理。有驿丞一名,驿吏一名,清代编制增至五人。

驿站广场

台庄驿门前的广场西侧,邻水商铺东山墙题壁号称“天下第一福”。原福字为康熙御笔,石碑珍藏在恭王府秘云洞内。这个“福”的书写形式不同于常见的饱满方正,而是形窄而狭长,体瘦,谐音是长寿的“寿”,被称为“长瘦福”,也就是长寿之福。这个福字既可理解为寿,还可分解成“才”、“子”、“多”、“田”四个字,有“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寿”的美好寓意。

浣云亭

历史上的台儿庄,既是运河枢纽,商贸之城,也是休闲消费之城。城中有许多供人避雨乘凉阅人看景的亭子。浣云亭位于驿站广场,名字饱含悠闲和高洁之意。“云”字,让人想到闲云野鹤,对“闲云”进行“浣洗”,境界又高一筹。

小敢死队员塑像

广场东侧山墙上的二维半雕塑,由匈牙利出生的美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拍摄的照片转化而成,展示一位敢死队员奔赴战场前的形象。

台儿庄大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刻,西门防线被日军突破。守城国军在第31师师长池峰城的号令下,组织57人敢死队,分路插入日军侧背,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夺回阵地之后,仅有13人幸存。

罗伯特•卡帕,生于布达佩斯,是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他有两句名言:一句是:“如果你的照片不够真,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另一句是:“相机本身不能制止战争,但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1938年,卡帕受命来台儿庄报道战况,为我们留下了几十幅珍贵的历史照片。

鲁南皮影

皮影戏又称挑影戏,用灯光把兽皮或纸版雕刻而成的人物剪影,投射到透亮的白布上,用来表演历史故事。据专家考证,皮影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像艺术。清代至民国年间,是中国皮影戏艺术的鼎盛时期。在城镇乡村,大大小小的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社有二、三十个戏班不足为奇。

1995年9月,鲁南杨氏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杨念寅老人(台儿庄区马兰屯镇柳泉村杨张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艺术家”称号。1996年3月,杨念寅受德国政府邀请,赴巴伐利亚州墨尼黑市参加联合举办的中德两国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他表演的《猪八戒》、《农夫和蛇》、《金箍棒》、《胡蒌婆婆》、《扶我上战马》、《乌龟和兔子》,获得巨大成功。这是鲁南皮影戏第一次“影印”于国际舞台。

翠屏学馆

翠屏学馆为庙堂式建筑,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是台儿庄古城的一所私塾义学,对外收徒。

大门的楹联:“跬步休轻,可酬胸内摩云志;寸阴莫误,请听门前流水声。”跬步(kuǐ bù),一只脚迈出去的距离。语出《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这幅楹联的意思是:学子循序渐进的脚步,是实现凌云壮志的基础;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要耽误一寸光阴,时间像流水一样流逝,永不回头。这后一句,让我们想起孔老夫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教诲。

翠屏学馆由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正殿、教室和先生的书房组成,用场景复原的方式,再现了古代学童读书求学的风貌。

日昇昌记

清末民初,钱庄在台儿庄应运而生。被称作“吴家票号”的钱庄,为山西日昇昌记的分支机构。

据一位吴姓老人回忆,他的爷爷吴玉章,在光绪十二年由日昇昌总部派驻台儿庄,使命是寻访4000两银子的主人。因为,在咸丰五年,淮安分号接收了台儿庄人袁广路汇出的4000两纹银,时隔32年,仍然没有按照约定到总部兑取。经手这笔业务的掌柜,告老还乡之前,专门向总部交代了办理这笔生意的过程。总部根据淮安分号提供的线索,在山西明查暗访,没有找到袁广路的蛛丝马迹,只好从源头上查寻。于是,派一个叫吴玉章的职员到台儿庄,令他务必找到袁广路的下落。如果找不到本人,也要寻访到他的后代或亲戚,将银子兑付。吴玉章曾经在太原分号做过二掌柜,为人忠厚,处世练达。他来到台儿庄,租了两间房子,打听袁某人的情况。通过明查暗访,找到了线索:咸丰五年春天,在台儿庄做生意的山西商人袁广路,准备回家安度晚年。他变卖了宅院和商铺,换得4000两纹银,到淮安记办理了转汇手续,然后雇了两只商船,带着一家老小,从台儿庄北上,准备在天津上岸,走旱路回山西。走后,再也没有音信,就连船老大也没回来。吴玉章估计,袁家的船只在北上途中,遇到黄河改道,全家遇难。因为这位“袁老爷”是外地人,在台儿庄一带没有亲戚,无人知道他是山西哪个县的人士。

吴玉章用书面形式向总部陈述了他的推想,并提出两种方案:一是把这宗汇兑账目勾销,二是利用这笔现银,在台儿庄设立分号。总部采纳了第二套方案,用这笔钱在台儿庄设立了分支机构。

谢裕大茶行

谢裕大茶行最初由浙江茶商沈绮建造,时间为雍正年间,名为苏杭茶楼。沈绮在浙江有茶园百亩,到台儿庄销售茶叶,兼开茶馆。咸丰七年(1857年),徽州茶商谢正安收购了苏杭茶楼,改名谢裕大茶行。原建筑毁于1938年的战火,因为是全木质结构,大火三天不灭。现在原址复建,为茶艺文化展示区。

迎驾石舫

名为“迎驾舫”的石舫,原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当地富绅为了为迎接康熙皇帝第六次南巡捐资而建。石舫用花岗岩雕凿而成,雕工精细,通体圆润。1938年,国军的一支敢死队在这里集结,日军飞机从空中投下重磅炸弹,企图把他们炸死。由于敢死队先行一步,躲过大劫,而石舫被炸得粉碎。现在坐落于广源河中的石舫,是按原型复制的。

 

文汇酒楼

京派建筑文汇酒楼原名“聚奎楼”,为北京籍台儿庄守备瞿翼龙的后人兴建。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时,曾在这里用膳,从此名声大振。

京派建筑有两种风格:一是高大宏伟、具有皇家气象的宫殿;二是朴素内敛的四合院。这处京派建筑,把两种风格融为一体。

台儿庄大战期间,聚奎楼是战地记者集会的地方,1938年3月—5月期间,该报每期均有台儿庄大战的相关报道,而“聚奎楼”是消息来源之地。其中,5月9日报道:国民政府行政院计划改建台儿庄,还台儿庄人民一座新城。

大战之后,聚奎楼更名为文汇酒楼。现在,文汇酒楼里,复制了当时报道大战的《文汇报》,让游客重温大战的激烈。

闫家大院

台儿庄的闫家,世代在台儿庄城西的阎浅村务农,清朝中叶,有一支人弃农从运,在运河上做起运输生意。光绪年间,有了一定积蓄的闫家,在大衙门街建造了徽派宅院。

台儿庄古城的建筑,除了注重实用,也很在意装饰。闫家大院门头上的砖雕,构图复杂,刀工精细,是古城砖雕的代表作之一。

三好食堂

1938年冬,侵华日军中尉千叶圣雄,带领20多名日军进驻台儿庄,成立宪兵队。1940年,日军人数增至百人,少数盘踞在镇公所,大部在城西火车站。这期间,日军先后更换过两名宪兵队长,分别是平山太郎和平贺太郎。

日军侵占台儿庄长达七年,建设方面乏善可陈,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衙门街上,明目张胆地开设了妓院,名为“三好食堂”。妓院为日式大屋顶建筑,有一个日本慰安妇,两个韩国慰安妇,从兰婷书寓“征用”了三个中国妓女。日本和韩国慰安妇,接待日本军人,三名中国妓女,用来慰劳汉奸。

1945年8月,日军奉命到峄县城投降前夕,枪杀了三名中国妓女,放火烧了三好食堂。日军撤走后,信仰天后的福建人,拆除了烧掉屋顶的墙基,把泥土挖走一层,彻底清理天后宫附近的“晦气”。

龙兴豆油坊

为刘姓人家开设的油坊。兴盛时期,日产豆油500斤。

生熟铜匠铺

生熟铜匠铺位于箭道街南口路东,大衙门街北,东为至恭桥,南为至尊桥。由一位张姓铜匠开设。

在台儿庄,许多行业都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各有地盘。比如铜匠,有的用熟铜锻打器物,有的用生铜铸造器物。生熟铜匠,互不争抢生意。位于箭道街口的生熟铜匠铺,却两者兼做,没有人提出异议。这张姓铜匠,没有妻子儿女,孤身一人在街口铸造和锻打铜器,品种有水烟袋、铜勺、铜烟锅、家具配件等。清朝末年,一个姓冯的小伙子来拜师学艺。老铜匠有意收他为义子,把全部手艺都传给他。小伙子学会铸造铜烟锅技术之后,磕头辞别,专做铜烟锅糊口。老铜匠感到失落,郁郁而终。师父死后,徒弟披麻戴孝,为他送终,并把师父生前的全部工具掩埋陪葬。

至恭桥

台儿庄古城中,有各种桥梁108座,每座桥都有来历,甚至伴随着有名有姓的故事。至恭桥原名衙门桥,因为处在这座桥西南的那座桥,被乾隆皇帝赐名为至尊桥,按照方位,这座桥处在上首。原先的桥名不敢再用,改名至恭桥,意为对天子赐名的桥至恭至敬。

王怀乾铁匠铺

位于铜匠铺河东,大衙门街北,今“四月天”客栈地基之上。三口铁匠炉,打制铡刀、犁辕(又称犁弓)、菜刀、铁锚等。

许家银楼

许家银楼为邳州南埠村许家所开,从开张到大战前夕,传续四代。这家银楼制作并出售手镯、耳坠、戒指、钗子、簪子等,也为周边地区的戏班制作凤冠。民国之后,兼做汇兑生意。1935年前后,年收入达数千元。新中国成立后,金银由国家统管,许家停止首饰生产和销售,只为用户整形翻新。

重建后的许家银楼,恢复原有业态,出售各种银质器皿和饰物。

颜省吾营长托肠大战处

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打得非常惨烈。中国军队用落后的武器,对付装备精良的侵略军,以超过日军三倍的牺牲,取得悲壮的胜利。1938年3月27日,经过了五天激烈战斗的国军185团2营,已经有380人牺牲。在至恭桥和至尊桥头,亲自指挥战斗的营长颜省吾,腹部被弹片划开,肠子流了出来。颜营长一手托着肠子,一手持枪,继续与日军抗击。最终击退企图占领丁字街的日军,壮烈牺牲。

广货商店

广货商店位于至恭桥东,大衙门街和广源河之间,在伊文思的纪录影片《四万万人民》中,留下了这组岭南建筑的影像。据台儿庄商贸资料记载,早在清代中叶,就有广东人来台儿庄开设商店,出售“广货”。

岭南建筑庭院小,房屋高,门窗窄,墙面多以浅色、深灰为主;有封火山墙,屋顶采用多层斜坡;在空间布局上,设置敞廊、敞厅、露台等开放性空间,使人的活动能够更好地融入自然;有隔热、遮阳、通风、防水、抗风的特点;装饰空间自由、流畅、开敞,整体风格轻盈细腻、通透雅淡。为了避雨,楼上楼下都有连廊,被台儿庄人称作“串楼”。

重建的广货商店,为千里走单骑酒吧。

太平巷

太平巷位于大衙门街中段路北,小巷狭窄。在台儿庄大战中,是巷战最激烈的地段之一。国军一个营的官兵,在太平巷牺牲。

火神庙

火神庙位于大衙门街中段路北,今太平巷内汾酒会馆一带。每年正月初七,是火神庙香火会,尽管规模不大,却热闹非凡。早晨,由庙住持僧打开庙门,内外洒水。为正位火神披上崭新的红袍,摆上贡品,点上第一柱香,等待进香人前来大摆供物和香烛。两旁站神各持火蛇、火鸽等神物,表示焰火无情。

从早晨到午后,进香的男女手拿香箔纸马,陆续不断来庙内磕头上香,祈祷平安。有些家长带着身穿新衣的小孩,烧纸磕头时,教育孩童不要玩火,以免惹恼火神降下火灾。

淑贤女子学校

1928年,北伐军收复山东之后,台儿庄完全成为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从北伐军中留下担任山东教育厅长的何思源,提出“求生教育”的口号,在城乡大办新式教育。1929年,峄县政府“察学”与台儿庄镇长协商,在火神庙内成立淑贤女子学校。因为火神节的时候正值寒假,不耽误庙会。

女子淑贤学校任教老师有三位男性老师,回民教师沙文瑗为唯一的女教员。最初只有十几个学生,后来有40多位女生来此上课。所开课程有国文、数学、世界地理、自然常识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传教士,希望入校布道,学校请示县政府察学,被婉言拒绝。

学校从1929年成立,到1938年因大战而停办,先后有150多名女生来此学习,为提高女孩子文化素养、改变城乡风气,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女子淑贤学校走出的学生,有的成为乡村教师,有的参加了革命。

 

台城旧事酒吧

由枣庄职业学院经营的“台城旧事”酒吧,战前是一座高级酒楼。大战期间,受损不大,战后重新营业。日军占领台儿庄的七年时间里,这里是抗日运河支队与城里地下党接头的地方。运河支队交通员梁巾侠,多次化装成贵妇人,从这里取走日军情报。

豫祥酱园店

豫祥酱园店位于台城旧事对过,今御足堂和风雅颂一带,由汶上县店主郝兆祥经营,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开张。第二年,因洪水泛滥,商铺倒塌。郝兆祥没有因此撤离,而是重建商铺,三年后继续经营。“豫祥”商号的酱菜品种有:老咸菜、豆瓣酱、酱黄瓜、食醋、酱油等,自产自销。后人郝坤、郝金荣继承祖业,世代经营。

复兴桥与西华门

在台儿庄古城,有一种说法:到台儿庄做生意的人,不出资建一座桥,就不会发财;发财之后,如果不能再建三座桥,富裕不会超过三代。要想永远富贵,必须建起九座石桥。复兴桥为曾任太原镇总兵的乡贤周复兴所建,后人以他的名字为桥命名,称之为复兴桥。

桥上的哨楼名叫西华门。在重建时,由原先的砖木结构改为木质结构,供游客在下面休息。

金兆平诊所与国军医院

金兆平诊所位于西华门内路南,为学习西医的金兆平医师所开,1923年开张。由于他医术精湛,内外科兼治,服务周到,台儿庄学界送他一块“济世活人”的金匾。台儿庄大战期间,为国军征用,作为临时战地医院。

九思堂

位于金兆平诊所东邻,为台儿庄王姓富商开设的店铺,批发和零售煤油、纸帛等。乾隆年间,王希同的先祖从浙江迁居台儿庄。王希同的父亲王履平,民国初年曾在平度任邮政局长,薪水可观。王希同用父亲积攒下来的钱,在台儿庄开了多处店铺,此店是其中之一。

泰升布庄

梁家开设的泰升布庄,位于东泰门里,面临大衙门街。经营与当地“土布”不同的“洋布”,从民国初年到大战之前,为城里最有实力的“洋布”行之一。

蝎子汪周围的石桥

以蝎子汪为中心,周围有九座桥,分别叫做:连心桥、太平桥、四平桥、泰兴桥、龙门桥、驸马桥、中山桥、状元桥、尤家桥。

大战遗址内幸存建筑自北向南依次为:

义丰恒糕点

义丰糕点店位于大战遗址西北隅,是战后保留最完整的房子之一。义丰糕点店为李家和尤家合伙开设。糕点店前后两排,均为二层,房屋权为尤家所有,李家经营,利润对半分成。临街的一楼为门市,二楼为居室。西面的房子为加工作坊。

夏家大院

位于大战遗址东北隅的房子,为夏继光旧宅的后堂。清末民初,夏家在这里销售竹篙。大战期间,房子受损不大。

袁家大院

台儿庄袁氏望出汝南,为东汉时期阴平长袁安之后。乾隆年间,在扬州居住的袁士学迁居台儿庄,开设“和顺号”糕点店、酒店和杂货店。同治年间,袁光汉相继增设票号、干果行,修建码头,祖上创建的“和顺号”走向兴盛。

作为清末民初四大家的袁家,为富兴仁,古道热肠。每年腊月二十八日,主人都吩咐和顺票号的管账,烧掉没有偿还的非商人家借据。焚烧之前和事后,不需提供借贷者名单,只出具“坏账”总额。

清末民初,袁家经营范围日益扩大,南至江浙,北至临沂、费县,东至郯城,西至韩庄、湖西等。新中国成立后,袁家购买国债3000万元,支援国家建设。“四献”运动中,带头捐献元宝、银元一宗。1956年公私合营,袁家将折价9000万元的房舍和货物加入供销合作社,接受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

大战遗址中心已经破败的建筑,为保存下来的袁家大院部分房子。在这一区域,还有袁家开设的双巷酒坊和醴泉酒店。

郑家大院

郑家大院位于大战遗址区最南端,战前为四合院。大战期间,受到日军炮击,损毁大半。战后,房主郑典三对其修复后继续居住。

东诚永杂货店

东诚永商号位于大战遗址公园对面,大衙门街路北,今“萍水相逢”一带。为清末民初富商尤培藻所开。临街处为五间两层门市楼,后面两进院为库房,用来存货。经营五金、纸烟,后增销德国煤油。民国年间,生意非常红火,有一个经理、—个管账、四个店员、两个学徒、四个搬运工人。

诚茂油坊

诚茂油坊紧挨东诚永杂货店,今军品商店台基上,为富绅尤培蘅所创,生产压榨豆油和花生油,是清末民初一个规模较大的食油作坊。诚茂油坊有四个院落,大战之前,日产量为26匝,1匝16个豆饼或花生饼,每个12斤。12斤豆子,可榨油2斤,12斤花生米,可榨油4~5斤。这样,平均每天生产食用油1000多斤。油坊雇用两个榨油师、8个财务和购销人员、20多名工人、3个厨师。拥有24匹骡子拉碾,昼夜不停。所产成品油和豆饼、花生饼,三分之二通过运河水路销往江苏。

华丰布店

华丰布店位于诚茂油坊东侧,今路北的军营客栈台基上,为“康乾盛世四大家”赵姓后人赵乐山所开,经营手纺老粗布和机织“洋布”。店铺布局与诚茂油坊相似。创始人赵乐山,早年在丁字街经营“洋油”,代销德国亚细亚牌、鹰牌煤油,后来煤油店失火,店铺化为灰烬。店主向德国煤油销售公司报告了情况,得到德方赔偿。于是用这笔赔偿金兴建了新的店铺,开了华丰布店,使赵家再度辉煌。

木器店

位于大战遗址东邻,现“古时候”商店的台基上,制作和出售木盆、木桶、木勺。在金属稀缺的时代,贫苦百姓用不起铜铁材质的容器和盛饭用的工具,木器制品大行其道。这家木器店由邳州商人开设,用材多为柳木。

竹器行

竹器行位于现在的军营客栈台基上,出售竹制衡器(卖酱油醋的端子)、搂柴火的竹扒等。

柳编行

出售柳编簸箕、垸子、柳斗等。

大花桥与花庙

花庙又名插花庙,位于月老河与大衙门街交叉处的大花桥之上,供奉“插花娘娘”。

关于花庙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

王莽新朝的时候,刘秀到台儿庄一带招兵买马,准备推翻篡位的王莽。王莽闻讯,派兵追赶。一个身穿绿衣、鬓插红花的村姑,看见骑马的刘秀飞奔而来。迎上前去,示意刘秀隐身桥下,自己骑上刘秀的战马,狂奔而去。刘秀走下桥洞躲了起来,蜘蛛织了一张大网,把刘秀遮挡。无数蚂蚁,用身体盖住了刘秀的脚印。追兵没有追上刘秀的战马,沮丧地回营。藏身桥下的刘秀,听不到追兵动静,钻出桥洞,发现桥头拴着自己的战马,旁边放着一碗热腾腾的米饭,而鬓角戴花的村姑却不见了身影。

刘秀当上武帝之后,追思鬓角插花村姑的救命之恩,降旨在他藏身的桥上建“插花庙”,并根据他的记忆塑造插花姑娘金身,在庙内供奉。

大花桥以东:

民房

月老河东至车大路之间的地段,依次为李关山、黄金斗、王世朴家的房子。车大路以东,为马华亭、郭玉和家的房子,民国年间,他们是台儿庄的粮霸。

顾全大桥

位于大衙门街最东头,南北流向的小彭河之上,原为平板石桥。关于这座桥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在清朝中叶由一个名叫顾全的人捐资兴建,以人命名。一是在1948年前后,一位驻守台儿庄的解放军军官,听说这座桥紧邻大局子,随口说了句“顾全大局”,当地官员听成“顾全大桥”,于是把这座桥命名为顾全大桥。重建的顾全大桥为拱桥。

盛大粮行

台儿庄东门里,为粮食交易市场,俗称“老粮食摊子”。从牛市汪周边到正升园以北的开阔区域,有九条进出粮食市场的街巷,被称为“九龙口”。临沂、费县、郯城、卞庄、邳州、睢宁、新沂、铜山、微山一带的粮食,在这里进行交易。在夏粮和秋粮交易旺季,在这里买卖的粮食,每天高达十几万斤。大客商坐地收购,通过船只和车辆运走。

当地有势力的郭、郑、马、黄等几家大户,各自划分出属地,向买卖双方收取一定费用。收市之后,有小工在属地上清扫撒在地上的粮食,每天也有上百斤“收余”。为了让交易双方认可这种揩油行为,他们在东门里的路北,联手兴建了粮食交易行业协会——盛大粮行。粮行中有公平秤和公平升斗,交易双方如果对度量标准发生争执,盛大粮行有人出面摆平。遇到雨天,粮行为客商提供粮食储存服务。

盛大粮行为上下两层,楼上为客栈,来自兰陵、滕县的酒坊在此长期坐镇收购,楼下为大通堂,为客户储存粮食。

大局子

位于东门里路南的大型建筑,名叫大局子,是一家合伙开设的“财产保安局”。来台儿庄采购粮食的客商,为了安全起见,要花钱聘请大局子旗下的保安人员做护卫。

据经营“大局子”的强人后代回忆,在兴盛时期,大局子里有五十多个雇员,文武各半。文的为粗通文脉精于算账的汉民,武的为孔武有力的回民。客商到九龙口购买粮食,先到大局子挂号,说清购粮数额,预交一定佣金。然后,由老板指定一文一武两人,跟随客商,保证交易中的安全。买足粮食之后,负责护送到客商指定的地点。如果途中发生意外,大局子老板负责赔偿损失。

大局子与盛大粮行是两家并行的机构,默认彼此的行规,相互照应,一般不发生摩擦。

梁公祠

梁公祠位于东门里南侧的城墙根上,为纪念带领城里军民平定幅军起义的署理参将梁恺而建,与位于西门里的马公祠遥遥相对。

进入清季,运河沿岸各种起义队伍经常入城抢劫。咸丰十一年,梁恺任台庄营署理参将,平定幅军起义时战功显赫,维护了一方平安。

东门

台儿庄古城的东门,建制与西门相同,名为“仰生”,意为官员仰仗众生而存在,充分体现儒家的民本思想。

月河水边(由西向东)

月河

17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基本上为南北走向。而在从微山湖至台儿庄段,为东西走向。其中,从古城西门外到台庄闸以南的河段,呈月牙形走向,两岸遍布装卸码头,来往漕船和商船在此停靠,休整、交易,被称作“月河”。

浮桥旧址

台儿庄大战前夕,国军第二集团军在月河中段搭建浮桥,负责布防的第31师经浮桥入城。战斗最为惨烈时,中国守军伤亡80%,日军一度占领台儿庄三分之二的面积,国军仅剩东南一隅。31师师长池峰诚,被迫将指挥部搬至关帝庙。4月3日,城外日军在飞机的支援下,用重兵攻城,对国军疯狂袭击,内外夹击之下,台儿庄危在旦夕。池峰城师长认为,如此死守,势必全军覆没,无奈之下,向第二集团军司令长官孙连仲请示撤出。孙连仲请示李宗仁。李宗仁认为,一旦撤出,重新夺回将要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于是果断回复孙连仲,无论如何要坚持到援军到来。血战两周的成果,不能功亏一篑。李宗仁命令孙连仲:“将后方凡可拿枪的士兵、担架兵、炊事员集合起来,实行夜袭。胜负之数,在此一举。”孙连仲放下电话,对池峰城说:“士兵打完了,你就填进去,你填完了,我再填进去。”池峰城师长命令炸毁浮桥,不留后路,誓与阵地共存亡。战至黄昏,敌人停止进攻。午夜,池峰诚组织数个敢死队,分组偷袭日军,收复台儿庄城的四分之三,为最后击溃日军打下基础。

西门桥

台儿庄古城的西门桥下,曾作为国军第31师的临时指挥所。1938年3月28日,日军冲进台儿庄,占领了台儿庄西北城区。天快黑的时候,前来增援的国军八营营长仵德厚,根据团长的命令,挑出40名精壮青年,组成敢死队。除机枪手之外,每人身背大刀,步枪上刺刀,胸前挂8枚手榴弹,闪电般攻上围墙。手榴弹和轻机枪并用,将据守在台儿庄西北隅的日军全部消灭,40名敢死队员有38人牺牲,仅有两人幸存。台儿庄大捷后,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亲自来到台儿庄城外,为仵德厚授予金质甲种一等嘉禾奖章。

五行码头

位于西城门南侧的五行码头,为方便游客经古运河入城而建。清朝末年,这一带建有马公祠、玄帝庙、五帝阁。重建古城时,考虑到整体布局,没有按照清末民初的格局恢复。

安澜门

安澜门是广源河的起点,是运河主航道与古城内河连通的水门。台儿庄地势低洼,城内有15公里水街和18个汪塘,是中国水网最密集的城市,被誉为“中华古水城”。为这座水门取名“安澜门”,有祝愿“水波平静,天下太平”之意。

步云廊桥

步云廊桥是古运河上的景观桥,蕴涵“平步青云”之意。

在京杭运河途径台儿庄之前,流经台儿庄古城右侧的季节河名叫彭河。当地居民在宽度有限的河上建了一座石桥,供平时通行。彭河变成运河航道之后,河面变宽,一时没有能力建造跨河大桥,运河成为阻隔两岸的“天堑”。

明朝天启元年,浙江余姚才子马希曾(音zēng),出任峄县知县,捐资建了一座竹木结构的大桥。大桥修好,方便了行人,人们感激不尽,纷纷为他烧香许愿,祈求神灵保佑这位父母官步步高升。可是,马希曾只做了7个月的知县,就莫明其妙地离任。当地士绅依依不舍,为他立了这块去思碑,把他尊称为“峄侯、马公”,他捐资兴建的木桥被命名为“马公桥”。马知县离任三个月,白莲教起义军打开了峄县城,烧杀抢掠,官民死伤无数,马知县因为提前离任,躲过一劫。老百姓都说这是好人得好报。

清军入关之后,马公桥仍然坚固无比。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大帝沿京杭大运河南巡,途经台儿庄。峄县落魄文人李克敬,向康熙皇帝献上《雅颂八章》的辞赋,站在桥上等待结果。康熙从众诗赋中,钦定李克敬为第一,改变了李克敬的命运。第二年,李克敬参加乡试,成绩全省第一,之后赴京参加会试,高中进士。有人说,这座桥,使李克敬平步青云,于是改名为“步云桥”。

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步云桥西南方的安澜岛上,碧水环抱,嘉木簇拥,佛香扑鼻,禅声绕梁,是一方清静安闲之所。

历史上,台儿庄有南北两座观音堂,桥南的观音堂,又名“百子庙”,供奉送子观音。每年二月十九日为观音堂香火日,远近数十里的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求子、祈福。

典当后码头

位于运河北岸的典当行后门,因典当行而得名。在运河商贸繁盛的几百年里,台儿庄的典当业十分红火,临河典当行是其中一家。这家典当行在后门设置码头,为船家登岸办理业务提供方便。1938年大战期间,已经萧条的典当行毁于战火,只留下写满沧桑的码头。

四十万码头

位于万家大院门前,为万家的私家码头。万家因搭在漕船经商致富,兴盛时有纹银40万两,号称“四十万”,码头因此被称为四十万码头。

高家码头

咸丰三年,高家把位于天后宫门前的私人码头捐出公用,重筑私家码头。这座码头与原先的码头并称东、西高家码头。

天后码头

最初为高家的私人码头。咸丰三年,天后宫扩建门前广场,由此登岸祭祀天后的船家络绎不绝。高家将这处码头捐出公用,另外选址新建装卸码头。相传,高家的这一善举,感动天后。咸丰五年,黄河改道,洪水冲决城墙,许多建筑倒塌,高家安然无恙。

天后牌坊

位于天后广场之前,滨临月河。正面题有“天上圣母”,背面题有“德泽四海”。

闫家码头

位于闸官署前,本为官家码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朝政府停办漕运后,闸官署撤销,原址遂为闫家所占,码头亦改称闫家码头。

“山东第一闸”地标碑

明清时期的台庄闸,就位于这里,它是北上漕船由江苏进入山东的第一道闸,被称为“山东第一闸”。这块地标碑,1912年由中兴煤炭公司所立,以纪念枣庄至台儿庄的铁路开通。中兴公司的煤炭,一直通过台儿庄运河外运。

“升平”牌坊

“升平”牌坊是运河闸官对过往船只的祝福,就像现在高速公路收费站祝福司机们“一路平安”一样。

重修台庄闸残碑

台庄闸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建成的。清朝康熙十八年(1679年)和四十五年(1706年)经过两次重修,仍有安全隐患。乾隆九年(1744年),在兵部尚书班第的主持下,进行了大规模重修,彻底解决了安全问题。至此,台庄闸百年无忧。

闸官署瞭望塔

位于闸官署南门东侧,木质结构,三层。为方便闸官瞭望过闸船只而建。

彭家码头

位于兰婷书寓门前,彭启饭店主人为方便船家登岸用餐而筑。那时候,彭家码头至彭启饭店之间,是一片空地。有人在此建起名为“兰婷书寓”的青楼之后,一度被称作“兰婷码头”。彭启饭店与之交涉,并在码头一旁树立“彭家码头”的石碑。1938年春天,彭启饭店和兰婷书寓都毁于战火,码头完好无损。

 

郁家码头

郁家码头由台湾作家郁化清的先祖所建,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货物装卸码头。码头上面是一个货场,古码头和当年所立古碑犹存。2011年5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先生到台儿庄认祖归宗,新立了“台儿庄郁家码头”石碑。

双巷码头

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顺治年间整修,因对顺河街以东的两个巷口而得名。康熙七年的大地震,使台儿庄的许多房舍倒塌,重建后的这一街区,没有恢复双巷原貌。但是,这座码头仍然被称作双巷码头。因为所处地势优越,双巷码头成为台儿庄进出货物最多的码头之一。

王公桥码头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总理河道的工部右侍郎李化龙开泇竣工,离任前在台庄公馆门前建筑了一座码头。咸丰五年(1855年),福建商人王公胜捐资重修台庄公馆门前的桥梁,后人将这座桥称作“王公桥”,码头亦随之得名。

骆家码头

为台儿庄富户骆家所建,一座是用来取水洗浣的私人码头,一座用来装卸货物。两座码头相对,间距只有10米,又被称作“双码头”。

谢家码头

1887年,由武术家谢玉田所建。据传,谢玉田曾到上海比武,获得最高武术家的称号。谢家建这座码头并不是为了装卸货物,而是为了方便谢玉田师徒在炎夏练武后洗澡而建。

霍家码头

位于县丞署西侧,与二衙门巷相对,又称二衙门巷码头。霍家码头修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北上商船多在此卸货。

王家码头

由王家庄的村民集资修建,因位于小南门外,又名小南门码头。王家码头与南清真寺隔河相望,是北上商船进入台儿庄的第一处码头,人气旺盛,生意兴隆。

古城岸边的这些码头,习惯上被称作“内码头”,是连通运河与城里商铺的贸易码头和私家码头。用来装卸煤炭的大型码头,均在安澜门外,称作“外码头”。从枣庄运来的煤炭,通过外码头上船,运往江浙一带。

丁字街(自北向南)

大清邮政官局

位于丁字街北首路东的大清邮政官局,1899年设立,当时隶属镇江邮政总局,第一任局长周殿昆,为台儿庄本地人。进入民国,邮政官局改名为台儿庄邮政局,隶属济南邮政局管辖。在台儿庄大战中,邮政局轻度受损,没有倒塌,战地记者盛成在《台儿庄纪事》中,称邮政局是战后保留下来的建筑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老邮局继续营业,一直到台儿庄区党政机关迁出城外。

现在,重新修复的老邮局,为“中国邮政展馆台儿庄分馆”。陈展内容为三个部分:古代邮驿与大清邮政,中华邮政与台儿庄大战邮政通信,海峡两岸通邮。

台儿庄商会(和顺号)

民国初年,台儿庄始立商会,经营和顺号的袁光汉,被推举为第一任会长,商会总部设在中和堂北邻的和顺号二楼。袁光汉任职三年,届满告退,同仁不许。袁会长真诚举荐新的人选,始得卸任,但是商会总部仍然没有离开和顺号。1928年和1938年,袁光汉的弟弟、儿子先后再任会长。

中和堂与德和祥

中和堂与德和祥位于和顺号南邻,中兴门内。

以出售中药饮片和成药的中和堂药栈,由曾任江西道监察御史、湖南衡州知府的滕县进士王东槐的后人创办,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张。次年,又在峄县开设分店。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中和堂药栈老板王宜劼派邱德法到台儿庄创办分店。该店药品齐全,质量上承,成为台儿庄的名店。

大战期间,丁字街是日军攻占关帝庙的屏障,中日双方为争夺这条街区,付出了惨重代价。据当地一位老人回忆,战后逃难回来,看到中和堂的断壁上,贴着半张被炮弹炸飞的人皮。大战之后,中和堂没有及时恢复营业,两位姓张的老店员,在中和堂旧址上,重建了新的药店,取名德和祥。后来中和堂恢复营业,两家药店平分秋色。

区公所

区公所又名望河楼,为民国时期峄县政府的派出机构。

台儿庄自运河开埠以来,就成为峄县重镇,位居全县40个集镇之首。清朝初年,即设立县丞署,负责运河水务。民国年间,峄县先后在台儿庄设立王上区和第五区,除了处理航运事务,也协调中兴公司与地方的关系。

裕丰号(裕丰号)

位于大清邮政官局对面,为王家所开布店,后来,增加从香港进口的日用品,成为古城的时髦商店。1931年之后,日本商人企图在裕丰号零售日货,遭到王家的拒绝。

三义祥商铺

位于丁字街路西,今维扬坊所在地,1920年建成之后,出售给在小街居住的徐家、郑家和尚家,联合开设“三义祥”商店,既出售各自的商品,也开设客栈。日据时期,三义祥商铺成为新四军秘密联络处。1943年东,陈毅从盐城去延安开会,曾在此落脚。

中兴门

丁字街与顺河街、月河街交界处的南哨楼,名为燕祥门,中兴公司在附近设立办事处之后,人们把这里叫做中兴门。重建的中兴门,没有恢复哨楼形制。

顺河街(自北向南)

天主堂

与望河楼毗邻的天主教堂,建于1905年。天主教于1899年到台儿庄乡村传教,在一个名叫红瓦屋屯的村子建立天主教堂。此后,天主教会到台儿庄城里发展教徒,并在丁字街南口兴建教堂。据日本满铁间谍统计,1917年,台儿庄城里有天主教徒124人。

中兴公司办事处

位于枣庄的中兴公司,是清末民初中国境内最大的煤矿,背后推手是领导洋务运动的李鸿章。这家公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了中国第一支股票,构建了中国近代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体系。大战之前,中兴公司的原煤,通过台儿庄周转外运,于是在这里设立办事处。中兴公司办事处的欧式建筑,引起许多商家效仿,因此有了丁字街的欧式建筑群。

1878年,领导洋务运动的李鸿章上奏朝廷,委派得力官员到枣庄兴办煤矿,使枣庄采煤业由原始开采改为现代化开采。到1887年,官办的“中兴矿局”在枣庄拥有煤井12处,日产原煤120吨。1908年,中兴矿局改名“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有限公司”(简称中兴煤矿公司),张莲芬为总经理。

民国年间,中兴公司成为与外煤竞争的民族煤矿,最高年产达到180多万吨,与日本人在抚顺、英国人在开滦开办的煤矿,鼎足而立。徐世昌、黎元洪两任民国总统任董事会长,周自齐、朱启钤两任民国总理任财务总监的企业。张学良等人曾是中兴公司的大股东。

随着产量的逐年提高,加强煤炭外运成为公司的当务之急。中兴公司多方筹集资金,从德国购买筑路器材和机车,通过远洋货轮运到南京,再经运河把成千上万吨钢铁材料设备运到台儿庄,修筑从枣庄到台儿庄的铁路。1912年1月,竣工通车。线路全长50多公里,有机车17辆,运煤车皮123节,头等客车和普通客车各一辆,守车5辆。这一工程,使枣庄成为中国最早拥有铁路的城市之一。

台庄公馆

位于顺河街的台庄公馆,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官式建筑。据地方志记载,早期的台庄公馆,为开挖泇运河时所建,功能相当于“泇运河工程指挥部接待处”。当时,尽管经常接待朝廷大员,房舍仍然是简陋的。康熙七年,郯城发生特大地震,台庄公馆坍塌。康熙年间重建时,按照皇帝行宫的规格施工,为的是满足天子南巡途中在此驻驾。2011年重建的台庄公馆,业态为临河宾馆。

王家炮楼

位于台庄公馆东南的五层建筑,为王化远的宅院。王化远,祖籍曲阜,抗战初期从军,官至国民党军少将。在王家宅院西侧,建有明显高出周边建筑的炮楼。重建这座院落时,在炮楼的基址上改建为观景阁。

骆家大院旧址

骆家在清朝咸丰五年之前,是台儿庄数得着的富裕之家,拥有20艘货运船只的船队和自家的货运码头,在城里开设五六个商铺。咸丰五年之后,一落千丈。位于王公河南岸的地带,当年为骆家大院。

王公桥

王公桥与王公河,因城里士绅王公胜出资修桥而得名。南北走向的月老河,在调头向西汇入运河航道的区段,本来没有名称。乾隆二十九年,峄县知县忠连,捐资在河上兴建简易石桥。咸丰五年,城中士绅王公胜出资重修,被街坊称作王公桥,桥下的河道,得名王公河。

崇华楼

崇华楼位于王公河南岸,标准的徽派建筑,是徽商出资兴建的会馆。

在台儿庄发展的徽商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百折不挠。太平军和捻军、幅军多次攻破台儿庄的离乱时期,徽商审时度势,同舟共济,以众帮众,积极合作,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崇华楼的主体为徽派建筑,装饰上吸取了江南水乡建筑元素,砖雕和木雕,都精细无比,是顺河街一景。

闽丰号

闽丰号为福建商会所建的会馆,典型的闽南风格。1938年,闽丰号毁于日军炮击,现恢复重建,交给枣庄学院,设立海峡两岸艺术交流基地。

台儿庄的闽商,以泉州人为多。他们眼界开阔,做生意遵守“惯例”,善于在不同人群中寻找有利于自己的契合点。闽商讲排场,追求更好,他们的会馆,建得富丽堂皇,以此显示与众不同。

张鸿仪故居

张鸿仪故居位于闽丰号东邻,为铁道游击队政委张鸿仪的祖父张文学所建。

张家为回族,清朝中叶从山西迁至台儿庄,世代行医。同治十三年(1874),张文学在顺河街开设泰山堂,出售中药,兼坐堂行医。

到张鸿仪出生的时候,泰山堂已经倒闭,家道中落。张鸿仪在父亲任职的郯城县码头镇邮寄代办所出生,8岁那年,父亲失业,全家人回到台儿庄。张鸿仪在贫寒中刻苦学习,考入中兴公司在枣庄开办的职业中学。1936年入党,1938年加入鲁南抗日义勇队,1942年,任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底,任铁道游击队政委,1945年夏天,与日军作战时牺牲,年仅33岁。

1947年1月,指挥鲁南战役的陈毅,在取得胜利之后,专程来到台儿庄,看望张鸿仪的父亲张守仁先生。

晋元号

晋元号位于关帝庙西邻,面向运河主航道,是山西祁县客商杨明山发起,集资兴建的山西会馆。建筑体式在晋派风格的基础上,融进了其他装饰元素。

到台儿庄寻求发展的晋商,以关羽为精神领袖,主张见利思义,倡导群体精神,加强合作与协调。他们善于抱团,老乡观念强,同乡之间,不展开竞争。台儿庄的晋商有十几家商号,相互之间不重复。台儿庄的食盐批发,覆盖周边十几个县,能够容纳多家盐业,但是只有一家晋商经营食盐。

清朝政府在台儿庄设立盐务营,盐官的办公地点,就设在晋元号里。

浙人会馆

浙人会馆由浙江商会出资兴建。

来台儿庄经商的浙江人,精明能干,善于算计,在交易场上不感情用事,也不结交官员,不找政治靠山,全凭商品的质优价廉立足。他们善于接受先进的外来文化,调整经营理念,与时俱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桂来巷

浙人会馆和大夫第之间的小巷,名叫桂来巷。因为在巷子西头,有一片桂花树。桂花盛开的秋季,多刮西风,香气吹满整条小巷,一直香到东头。因此被誉为桂来巷。

大夫第

大夫第是大战中保存下来的古老建筑之一。是明代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贾三近私建的宅院。那时候,泇运河还没开通,这里属于远离尘嚣的清静之地。贾三近选择这里建造别墅,出于什么心态,传说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到这里潜心创作。

贾三近为台儿庄当地人,隆庆年间进士,官至光禄寺卿、兵部右侍郎。相传,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的《金瓶梅》,就出自贾三近之手。

文革期间,大夫第的部分构件被拆走,重建古城时,根据线索征集过来进行安装和修补,恢复成原先的样子。

镇河楼

位于县丞署后的镇河楼,为南城区的制高点,站在楼上,向西能够看到万年驿,向南能够看到邳州的宿羊山。

台儿庄为洪水走廊,水患不断。这座建筑,原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相传是峄县县丞说服各大商会出资兴建的,意在用此楼镇住水妖。相传,镇河楼建成之后,直到黄河改道的100多年里,途经台儿庄的运河风平浪静。

县丞署

在中国古代,朝廷的行政管辖权,只到县一级,所以有“山高皇帝远”之说。而县级衙门,只有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几个有限的官员,不像现在有众多职能部门。台儿庄为运河重镇,需要一位“水利局长”管理河务,于是在这里设立县丞署,相当于水利局和航运管理局合一的机构,县丞享受副县的级别。

县丞署在原址按照原规制重建。首任县丞,在大门两旁挂起“船渡八闸但愿河安若镜,风扫四壁何妨署冷如冰”的楹联,寄托漕运安全、避免诉讼的心愿。

枣庄古代清官廉吏展馆

枣庄市纪委利用县丞署的西厢房,建立了枣庄古代清官廉吏展馆,展示枣庄历史上十几个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传播古代的廉政文化,丰富古城的文化内涵。

门口的楹联:“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出自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官员张聪贤的《官箴》。意思是:下属不害怕上级严厉,而害怕廉洁;老百姓不是佩服我的能力,而佩服我的公正。

本展馆所介绍的清官廉吏是:广施仁政、惠民善国的滕文公;提倡隆礼重法、圣贤治国的荀子;散金乡里、遗教后人的疏广、疏受;凿壁偷光、自学成才的丞相匡衡;身居高位、妻守农舍的王良;两袖清风的监察御史张守蒙;整肃吏治、关注民生的贾三近;为开挖泇运河殚精竭虑、以身殉职的刘东星;一生清贫、百姓为他坠泪的峄县知县刘镛;刚正不阿、留下一世清名的张玉树;舍家为国、舍命为民的王鼎铭。

小南门

台儿庄古城共有六座城门,小南门位于县丞署西南,西邻运河主航道。名为“迎祥”,意为迎来吉祥。

鱼市巷(由南至北)

尤家大院

位于蝎子汪东岸、鱼市巷南端的深宅大院,为台儿庄望族尤家的府第。

尤家为清朝康乾盛世四大家之一,在文献记载中,尤家没有万家钱多,但是房产规模远远超过万家。在蝎子汪北岸和东岸,尤家聚集区的房产,不下十处院落。1947年到1948年,国民党军第38师的营地,就安置在尤家居住区内。1948年我党成立的兰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地点也是征用的尤家房子。现在的复兴楼及其周围地段,当年均属于尤家。

兴盛于清代中叶的尤家,到期末民初仍然势头不减。咸丰年间牵头重新筑城的尤训光,被国民党执行委员会追认为陆军中将的辛亥革命志士尤民,抗战期间担任中国远征军英语翻译的尤广才,为尤氏中的翘楚。

保留下来的杨家大院,建筑格局沉稳内敛,体现出书香门第的品格。

泰兴宫

位于尤民故居的路北,为邳州戴姓商人经营,大战之前,已传续五代。战后,继续经营。1946年底,共产党北撤,国民党军占领了台儿庄。第59军在鲁南苏北一带驻防,59军38师的师部医院,安置在台儿庄月河街。卫生队副队长兼师部医院院长顾以荣,当年参加过台儿庄会战的淮河阻击战和临沂反击战,在路过台儿庄向徐州集结时,奉命为国军伤员做了两天手术。此后跟随部队到长沙,抗战胜利后随部队再次来到鲁南。1948年,顾以荣看上了泰兴宫老板戴富敏的女儿戴梅英,经过媒人撮合,娶之为妻。不久,国民党军投诚,顾以荣带着新婚妻子,流落乡间,成为乡村医生。

荣寿堂

紧邻泰兴宫,面向鱼市(大战之前,鱼市巷南端的开阔地,比现在要大,能够容得下二十多个出售鲜鱼的摊位),为王家所开的中药店。民国年间,一度作为镇公所使用。

荣寿堂、仁寿堂、保寿堂,均为蛏浦王氏开设。王家一世祖王炳,乾隆四十二年由浙江蛏浦迁居台儿庄,到清末民初,繁衍人口过千。族人经营的业态,达二十种之多,中药店为其中之一。

金哲夫故居

台湾著名画家金哲夫,回族,1929年出生于台儿庄鱼市巷。1948年随胜利中学南迁,1949年7月到台湾。

位于鱼市巷东的金哲夫故居,拥有四进院落,东西南各留三个大门,北面正房为两层,后墙的临水处留有走廊。宅院呈东西向,院子套院子,天井连天井,大小不一,错落有致,没有中轴线。建筑以鲁南风格为基调,墙体有晋派的坚厚,并采纳徽派建筑和水乡建筑的装饰元素。单体建筑体量不大,互不相通,较大体量的正房,以“实山”隔开,形成若干独立空间,适合一个家族的诸多分支居住。

金哲夫故居,建筑在明显高出周边地段的“金台”之上。台儿庄地势低洼,人们筑台而居,金哲夫故居,保留了这一痕迹。

李记银楼

由李姓银匠租借金家临街的西厢房开设,以制作银质首饰为主,也兑换金银。李记银楼的镶金银质首饰,技艺超群,为鲁南一绝,台儿庄大战期间停业。

郑亦秋祖居

1914年出生于台儿庄的著名戏剧导演艺术家郑亦秋,抗战期间随郭沫若、田汉参加抗日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京剧院导演组组长。郑亦秋借鉴话剧导演手法,对京剧导演艺术进行创新,导演剧目五十多出,为我国的京剧改革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导演的《穆桂英挂帅》、《桃花扇》、《白蛇传》、《赵氏孤儿》、《西厢记》、《红色娘子军》等,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称赞。

郑亦秋祖上为富裕之家,清代末年的起义军攻城,郑家遭到抢劫,家道败落。为了活命,不得不出售祖上留下来的房子,换取衣食。到郑亦秋出生时,家境已经十分贫寒:父亲在运河码头上出苦力,母亲为茶棚烧开水,勉强度日。但是,郑亦秋靠着惊人的毅力,在已经出售给京剧班的自家祖宅里,完成了京剧启蒙。

说起鲁南的地方戏,现在首提柳琴。可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台儿庄人只认京剧,视柳琴戏为低级趣味的“狗嘢簧”。主要原因是那时的柳琴戏没有庄重题材的剧本,而京剧的主题庄严,能上台面。少年时的郑亦秋,拜回族京剧演员马祚麟为师,不久即登台献艺,开始了毕生的戏剧生涯。

孙玉园酒店

孙玉园酒店位于鱼市巷路东,北邻郑亦秋祖居,出售孙氏兄弟自酿的烧酒。孙玉园兄弟九人,实行家族式经营,酿造区、销售区和住宅区联体,拥有18间酿酒作坊。据族人追忆,这家酒店开设于清朝嘉庆年间,民国初年到大战之前最为兴盛,大战之后继续经营。新中国成立后,孙家后人翻盖房屋,从地下挖出几十个直径0.7米、高1.2米的酒坛子。

满家典当行

在孙玉园酒店对面路西,最初为河北人所开,河北人走后,托管给满家。典当行有门市3间,后有腰房3间。

放生桥

郑亦秋故居西北,鱼市巷北头有座桥梁,每年春天,许多善男信女,到鱼市上购买活鱼,站在桥上放生。这座桥于是被称作放生桥。相传,不少婚后没有儿女的夫妻,在桥上放生之后,怀孕生子。

箭道街(由南向北)

箭道街是驻台儿庄的绿营军练习射箭的街道。清代顺治年间开辟,清末撤销台庄营之后,功能不再,街名一直沿用。文革期间“破四旧”,许多古街巷重新命名,箭道街却始终没改,算是奇迹。

重建后的箭道街,业态以运河小吃为主。

泉州油灰店

泉州油灰店,经营桐油、石灰、麻丝相混合的填充材料,供船家修补木船上的缝隙。该店为福建泉州人开设,位于箭道街南端路西,天后宫正北,与龙兴油坊相邻。

制作木船的材料,最好为老龄杉木,其次为楸木,再次为柳木。船只使用几年之后,接缝处容易开裂漏水,修补方式是用油灰填充。过往船家,在台儿庄休整时,要检查自己的船只,发现裂缝,及时进行修补。于是,专营油灰的商店应运而生。箭道街口的泉州油灰店,因为调制的油灰软硬适中,加上靠近运河,生意兴隆了100多年。

天下第一刀剃头铺

从清朝康熙年间到咸丰五年之前,箭道街一直是台儿庄的军事禁地,但是,在南街口往北不远处,当年却有一家有名的剃头铺。乾隆初年,一位名叫德昌的镶黄旗参将,驻守台儿庄。他听说这里有个号称“天下第一刀”的剃头师,与运河沿岸的土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新上任的德昌,有意到他那里剃头,与他过招。剃头师手拿锋利的剃刀,用中指往天上一弹,剃刀飞起一丈多高,在空中转个身,带着寒光迅速落下,剃发师稳稳接住,为参将大人剃掉一缕头发。他用这种方式为参将剃光了前额上的头发,头皮没有丝毫擦伤。参将定神看看剃头师得意的样子,说:“我看,你的头也该剃了,我让你领教一下老爷的箭法。”随从把剃头师拉到十丈开外,参将拉弓搭箭,对着剃头师射去。箭头沿着头皮,刺啦一声,头发掉下一缕。参将连射四十九箭,收起弓,说:“我的下属,个个都是好箭法。老爷特意在你后脑勺上留了一撮毛,让我的随从给你收拾。”话音未落,已经有人放箭,把那缕剩下的头发射了下来。

这件事,在方圆百里传开,沿运一带的盗贼,从此变得老实了。

鑫记铁匠铺

位于“天下第一刀”剃头铺北邻,专门打造熟铁农具和生活用品。开设鑫记铁匠铺的铁匠姓金,原字号为“金记”。道光年间,父子三人同时支起三座铁匠炉,有人说“三金为鑫”,建议他们改名为“鑫记”。

京华铁匠铺

位于鑫记铁匠铺对面,复兴河南岸,为驻守台儿庄的守备瞿翼龙后人投资开设,专门打造武术器械和铡刀。清代,民间不许持有兵器,打制武术器械要经过官府批准。瞿家仗着先人的驻军背景,开设了这样一家挣大钱的铁匠铺,雇佣铁匠打制不许别人染指的兵器。

箭道廊桥

箭道街为驻守台儿庄绿营军习武射箭的场地。台儿庄周边湿地多,林木茂盛,形成独特的小气候,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远远超过北京一带。

弓箭是古代的远射武器,也是绿营兵抵抗敌人的重要武器。但是,使出同样的力气,晴天和雨天的射程却有区别。一位北京籍的参将,针对台儿庄降雨多的特点,要求弓箭手雨天练习射箭。为了不让士兵淋雨,建了一座遮雨廊桥,既保护了士兵,也为他雨天视察提供了方便。

万全绳子行

传统社会,绳子是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无论是农民、商家、船员、军人,都离不开绳子。

构成绳子的材质,有苘、棉、丝、黄麻、剑麻、棕衣、皮革、树皮、稻草、茅草、雷草等,加工方式有手搓、手摇机器编拧等。

台儿庄的绳子行,大小不下十家。位于箭道街的万全绳子行,因为有街道作为生产空间,能够用手摇机器制作上百米长的经绳,成为台儿庄绳子行的老大。万全绳子行的船用缆绳、拉纤用的纤绳、装车用的煞车绳,以及耕地时使役大牲畜的“大鞭”,远近闻名。

扬威桥

位于箭道街与小彭河交叉处的高桥,在整个清代是台儿庄城里的标志性桥梁。1938年大战期间,日军坦克企图越桥经过,被国军用集束手榴弹炸断履带,高桥也被炸坏。1947年,国军重新进驻台儿庄,修复了这座桥,取名“扬威桥”。

在扬威桥上观景,北望市楼,南望船形街,东望复兴楼,西望基督教堂。河水悠悠,建筑肃穆,是照相留念的好区段之一。

小车铺

位于扬威桥东北角的小车铺,以打制木轮“小宏车”为主。在没有胶轮车的时代,牛拉大车和木轮小宏车,是鲁南一带的主要运输工具。木轮小车之所以被称为小宏车,因为在行走过程中,车轴与车身摩擦,发出宏亮的响声。如果是一个车队,响声能传到几里路之外。

中兴煤矿公司所产的原煤,大多通过运河运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公司形成生产能力之初,枣庄至台儿庄之间没有铁路。这段路程的原煤运输,主要依靠牲畜驮运和小宏车推运。这家木匠铺打制的小宏车,供不应求。后来,台枣铁路修通,胶轮车也传到鲁南一带,小宏车退出历史舞台。小车铺的木匠,改为生产镰刀把和扬场用的木锨。

 

木匠李

木匠李位于扬威桥西北,小车铺对过,是一家专业投犁的木匠,自称“木匠李”,外人有意错误发音,说成是“不讲理”。其实,祖传专业投犁的这家木匠铺,不仅投犁技术高,为人也和善。城里城外的人对此这样戏称,是用反话表达亲切。

基督教妇产医院

基督教妇产医院位于木匠李北邻,面向箭道街的建筑为门诊,西面背街的房子为产房。这家医院,是台儿庄第一家推行新法接生的医院,由美籍传教士万美利开设,1920年营业。大战之前,有医生和助产士7人。战役打响之后,医院关门。战后,准备回来重新开张,发现已经夷为平地。

同益公铸造厂

同益公铸造厂位于箭道街最北头,靠近小北门,为济南生铁厂在台儿庄开设的分厂。从宣统三年在此办厂,到台儿庄大战前夕,同益公铸造厂一直在小北门里。大战之后,迁到现在的乾河客栈一带。生意兴盛时期,每年铸造铁锅、鏊子5万口。

小北门

小北门位于箭道街北端,门头匾额为“承恩湛露”,意为蒙受恩典,享受丰沛闪亮的雨露。相传,康熙皇帝南巡经过台儿庄时,从天后码头上岸,沿箭道街北行,出小北门,称“江北峄县,与江南水乡无异”。当地士绅于是把小北门命名为“承恩湛露”。

 

月老街(自南向北)

月老街位于月老河两岸,北起大衙门街的花桥,南至王公河北岸。全长300米。

月老河源于一桩带有传奇色彩的婚姻。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的正月十五,歌风楼上唱大戏,一家专业戏班用地方曲调移植了《西厢记》。有人恶作剧,把一位姑娘和一个公子的辫梢系在了一起。散场时被人发现,被众人起哄围观。情急之下,公子用剪刀剪断了自己的辫子,让窘迫的姑娘脱身。

当他晚上,这位姑娘向父母宣称,解除已经缔结的婚约,嫁给那个剪断自己头发的公子。父母不会同意,女儿誓死坚持,父母被迫接受了这一固执的决定。经过一番周折,姑娘在运河岸边等来了那位公子。原来,他是徽州举人,赴京参加会试。路过台儿庄,上岸看戏,遭遇了难堪。在京城,公子名落孙山,沮丧地乘船返回,成就了一桩美满的婚姻。

公子在台儿庄留了下来,一生幸福无比。

德邻桥

位于王公桥以东,王公河与月老河分界处,本来无名。台儿庄大战期间,指挥作战的李宗仁将军来前线视察,曾站在这座桥上北望被日军占领的阵地。战后,当地士绅用李宗仁的字“德邻”为这座桥命名。

月老庙和玉带桥

月老庙和玉带桥,系徽州举人出资兴建,感谢月下老人赐给他们幸福的婚姻。

文房四宝店

位于月老桥西头,月老庙以北,为徽州儒商开设。出售笔墨纸砚,其中,歙砚、宣纸和曹素功徽墨,领台儿庄文苑风尚。

仁树大当铺

清朝嘉庆年间,山西刘姓商人在月老街兴办“仁树大当铺”,向商家提供借贷,金、银、铜器以及库存商品,均可抵押。仁树大当铺前后经营100多年,咸丰五年,迁至峄县城。

两有益当铺

清朝宣统年间,山西商人合伙开设了“两有益”当铺,因为有众多晋商参股,资本雄厚,典当业务齐全,并设有分支机构。1928年,因缺乏安全保障而停业。

醴泉酒坊

醴泉酒坊为袁光汉所有,光绪五年开始酿酒。因为配料科学,工艺考究,所酿烧酒远近闻名。有人送给醴泉酒坊一幅楹联:“千里古韵君不去,一杯陈酿客常来。”1949年,政府取消私人酿酒,醴泉酒坊停业,酿造工艺传给了台儿庄忠仁酒厂。

小花桥

位于大花桥以南,月老河上。西为大战遗址公园,东为花家大院门口的广场。相传为花家出资兴建。

老诚茂

老诚茂是运河开埠四大家郁家的商号,康熙中叶之前为兴盛期。旗下有20多个店铺,主营粮食、干果和南方杂货,兼营住宿、饮食、洗浴。位于月老庙北邻,以及现在郁家码头以北的古城自营超市、码头以西的秘色轩,都是老诚茂当年的店铺。

河珍珠宝饰品店

位于月老河西岸,小花桥以南,为南京珠宝商人石河珍开设。主要出售珍珠项链和雨花石胸坠,民间保留下来的雨花石饰品,远远高出现在市面上雨花石品质。

车大路(自南向北)

车大路为台儿庄的车马道,连通古城东门、北门和南门。通过运河运到台儿庄的货物,在南门里码头下船之后,通过车大路运出城外。进入北门和东门的粮食,也经过车大路运往码头装船。因为古时候的大车轮子有铁质外包,路面不能铺设砖石,历史上的车大路为灰土路。现在为了游客方便,铺上了青石。

大南门

台儿庄古城有六座城门,东西各一座,南北各两座。大南门名为“惠迪吉”,语出《尚书•大禹谟》:“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意思是:“顺从善就吉,顺从恶就凶,就像‘影像’和‘响声’顺从形体和声音一样。”当年,台儿庄古城的建设者们,在为城门命名时,就考虑到避恶从善。

庙汪

台儿庄地势低洼,先民筑台而居,取土的地方形成汪塘。战前的台儿庄,大小汪塘18个,而且不乏美丽的名字和动人传说。关帝庙以东的汪塘,面积最大,却只有一个普通的名字:庙汪。台儿庄大战期间,国军31师的指挥部,设在关帝庙东配殿内,盘踞在城北的日军炮兵,奉命炮击关帝庙。4月3日一天,日军向关帝庙一带发射500发炮弹,一半落在了庙汪中。20世纪60年代,在清理庙汪时,发现了100多发没有爆炸的炮弹。

邀月岛

庙汪中的小岛,本来无名。清代末年,在兰陵书院任教的几位先生,面对风雨飘摇的国运和治安混乱的城市,到岛上饮酒作诗,想到诗人李白当年邀月成吟的孤独,把小岛命名为邀月岛。据私人笔记记载,他们原准备在岛上建邀月亭,因囊中羞涩而没有如愿。

关帝庙

关帝庙为山西商人集资兴建。据关帝庙碑文记载,清朝雍正十三年,山西籍的一位三品官员驻守台儿庄,督办漕运,同乡客商慕名而来,“靠着大树做生意”。形成一定气候之后,集资兴建山西会馆,供奉家乡“武财神”关羽,成为会馆与关帝庙合一的场所。初建时,有春秋楼、匾棚、东西配房。乾隆三十年,山西商会出资,对关帝庙进行重修,增建端门、戏楼、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刀楼、印楼、鲁班祠、奚仲祠、东西侧门及配套房舍。乾隆五十年,再次扩建。台儿庄大战期间,关帝庙是国军第31师师长池峰城的前沿指挥所。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日军一天向关帝庙周围发射500发炮弹,大殿被毁,池峰城师长所在的东配殿幸存。危机时刻,池峰城下令炸断国军后撤的运河浮桥,破釜沉舟,与台儿庄共存亡。经过连日肉搏,将日军占领了五分之四的阵地夺回,最终取得大战胜利。

关帝庙现为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壁

九龙壁为关帝庙前的照壁,建于乾隆五十年。壁上镶嵌九条腾云驾雾的绿底黄龙,被称作“九龙壁”。日军侵占台儿庄后,企图将九条瓷龙凿出运往日本。一个日本兵,蹲在照壁顶上头朝下挖凿瓷龙时,一头栽下,当即毙命。文革期间,九龙壁被激进人物破坏,重建关帝庙时,因为没有找到可靠参照,按照山西关帝庙照壁重塑。后来,一位台胞提供了当年在九龙壁前的留影,发现重建的九龙壁与事实不符,于是毁掉重塑,以保证重建的古城具有原真性。

谢家大院

谢家大院位于关帝庙东邻,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已经开设谢家武馆的谢玉田,兼并马凤山的锦源镖局,开设谢家镖局。

镖局是个很特殊的行业,必须有过硬的官府作靠山,有过硬的绿林关系作照应,有过硬的自身功夫作底气。谢家与当地驻军关系密切,与鲁、苏、皖交界处的武林高手称兄道弟,而谢玉田的武功,远近闻名,又因为开设武馆拥有众多徒弟。所以谢家镖局在大江南北畅行无阻。

谢玉田(1865—1946年)兄妹六人,在家排行老二,受家庭影响,自幼酷爱武术,8岁随父习武,12岁时入清真寺闭门苦练,13年出师。精通十八般兵器和弹腿、大洪、查拳、短拳等拳道。因善轻功,在江湖上有“草上飞”称号。

支撑谢家镖局的主要人物有谢玉田、谢玉和、谢玉春兄弟三人,以及徒弟赵广前、张士德及30多个杂役。镖局开张以来,承揽官银和私家财物保送,客商盈门。1913年春,谢玉田携十余人到南方行镖,在上海遇到跑生意的师弟沙景洪。他告诉谢玉田:当地有个叫汪得汉的恶霸,为了扩大势力,在南京西路摆下擂台,开擂几日,很多武林高手被他打败。沙景洪问谢玉田愿不愿意一比高低。谢玉田来到现场,二话没说,与汪得汉签了生死状,搏斗几十个回合,瞅准时机,一脚踢中汪得汉的胸口,使之摔将在地,久久没能爬起。打赢之后,在“保头”的监督下,谢玉田获银圆1000块和上书“脚踢黄河两岸,拳打南北二京”的锦旗。

谢家镖局自创办到1921年歇业,前后23年,影响了当地的习武之风,为台儿庄成为中国武术之乡做出了积极贡献。

尤民故居/马宅子

尤民故居位于谢家镖局以北,后来卖给马振堂,改为“马宅子”。

被国民党执行委员会追认为陆军中将的辛亥志士尤民,光绪十一年(1885)出生于台儿庄城里的书香世家,毕业于保定陆军中学。1908年,加入同盟会,并发起成立台儿庄支部,联系周围绿林豪杰,组建队伍。辛亥革命后,任39混成旅总教练。1913年孙中山发动讨袁战争,身在聊城的尤民积极响应,策动东昌独立。1916年,在取道徐州去上海面见孙中山时被俘,张勋下令对尤民处以剥皮惨刑。1936年,国民党执行委员会追认尤民为陆军中将。

西广济酱园

西广济酱园是台儿庄的老字号,由福建泉州林姓商人创立于乾隆年间,一直经营到大战之前。在200多年的岁月里,生产和经营场地,可能有多次变更,最后的终结地在福建会馆东侧、王公河南岸。

西广济酱园的主人,与妈祖林默同宗。正是这一来自泉州的商家,把妈祖信仰带到台儿庄。保留下来的初建天后宫庙碑,以及重建天后宫的庙碑,都有西广记出资建设的记载。

同济桥

位于德邻桥东,王公河上,取“同舟共济”之意。

花门楼汪

花门楼汪位于同济桥东,经王公河与运河主航道相通。

 

龚漆匠铺

位于车大路中段路西,为龚姓漆匠开设的祖传油漆铺。

在台儿庄古城,各业都有相互遵循的行规。比如油漆生意,门窗、桌椅、棺材的油漆,各有分工,任何油漆艺人,都不能越线侵占他人地盘。龚漆匠是油漆门窗的,他与别的油漆艺人,从来没有因为争夺生意而发生矛盾。

傅漆匠铺

傅漆匠铺与龚漆匠比邻而居,专门油漆桌椅。大战之前,已在台儿庄传承五代。大战之后,店铺被毁,在原址搭建临时工棚,继续靠油漆桌椅养家糊口。

正昇园

正昇园为富丽堂皇的宫廷式建筑,建在凤凰台上,是非正式的“乾隆行宫”。原址为明末四大家中台家的府,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名为广陵堂。

清朝顺治八年,打着“反清复明”旗帜的“九山王”起义军,攻打台儿庄。以明代遗民自许的台家,积极响应。在官军围剿九山王时,台家害怕诛连,远走他乡。100年后,乾隆皇帝南巡,途经台儿庄,听到了台家的故事,认为台家忠于前朝,精神可嘉,命峄县知县重修台家大院。因为找不到台家后人,时任知县的忠琏,征得朝廷同意,在广陵堂旧址兴建了乾隆行宫,取名正昇园,寓意大清盛世如旭日东升。

咸丰八年,正昇园被捻军焚毁。2010年,按照乾隆行宫规制重建,现为古城内高档会所之一。

正昇桥

位于正昇园以北的正昇河上,因河而得名。

武进士第

武进士第为清朝乾隆年间武进士金殿安、金毓魁父子的府第,东为车大路,西临月老河。

古时的台儿庄,许多家庭鼓励子孙文武双修。在科举时代,武科举的成绩超过文科举。清朝乾隆四十年,台儿庄城里的武士金殿安,考取武进士,乾隆五十八年,他的儿子金毓魁进士及第。此前,他的另一人儿子金毓杰考取武举人,而且是山东第一。父子三人,两个武进士,一个武解元。在家道最兴盛时,营建了这座武进士第。

现在,重建的武进士第,北面的房子设立武科举博物馆,展示中国武科举的历史及鲁南武科举成就。东面临街的房子设立运河粮仓博物馆,展示清代的仓储文化。

绣楼

位于武进士第门外的木结构绣楼,据说是金家有意在门口兴建的。金家的公子看中了花家的小姐,花家犹犹豫豫,态度不明。金家不敢强求,就在这里建了绣楼,向对门的花家表达态度。

歌风楼

西面的歌风楼,是一座戏楼。据说是花家出资兴建的,意在暗示金家,你有钱建绣楼,我有钱建戏楼。戏楼对面,不适宜小姐做女红。

含英堂

含英堂位于武进士第对门,中间隔着一个广场。为明末清初四大家中花家的府第,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取名含英堂,当时的规模与风格失考。清朝中叶重建的含英堂,为江南风格。

花家在元代为“色目人”,曾任达鲁花赤一职,相当于某个城市的镇守。明代改用汉姓时,便以“花”为姓氏,其中的一支,迁居台家庄。

花家先后与台家、郁家联姻,与台家同为最早定居台儿庄的家族之一,因此台儿庄又被称为“台花庄”。清代,绿营军长驻台儿庄,花家子弟多在军营中供职,根脉深厚,据说台庄营的军人,有一半是花家子弟,赢得“花半营”的称号。咸丰八年,捻军攻入台儿庄。花家害怕遭到捻军伤害,举族迁往镇江。1938年,花家大院在大战中毁坏殆尽。2011年重建,设为中国婚姻文化博览馆。

贾浩故居

贾浩故居位于含英堂北邻,被称为“武举人第”。贾浩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贾三近五世孙,清初即随父母定居台儿庄。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贾浩武举及第,吏部授予守备官职。因自己是独子,不忍老迈的父母孤单,终身居家不仕,赤诚孝心备受后人推崇。1918年,日本满铁公司到台儿庄搜集情报,编纂《台儿庄事情》一书时,对贾浩的事迹做了记录。

巧大姐针线铺

位于大衙门街北的车大路东,为乾隆年间有一位苏州单身女子开设,经营丝线和绣花针。巧大姐临终之际,结拜了一个干妹妹,并将店铺遗赠。大战之前,巧大姐针线铺传了许多代,名称始终没改,店面也没有扩张。大战之后,由店铺经营改为摆摊经营。新中国成立后,并入台儿庄百货商店。

扬州丝绸店

位于巧大姐针线铺北邻,由扬州丝绸商经营。咸丰年之前为兴盛时期,每年销售丝绸100多匹。咸丰五年黄河改道殃及台儿庄之后,许多富裕人家破产,勉强支撑的人家,励精图治,没有穿戴丝绸的财力和心情。扬州丝绸店改为出售棉布,而老台儿庄人依然把这家店铺称作丝绸店。

五香大料店

位于扬州丝绸店对过,为山西张姓商人开设,经营花椒、胡椒、肉桂、八角、良姜、白芷、丁香、豆蔻等香料。平时在商铺坐等顾客,逢会时,到热闹的地方摆摊,用小石磨把不同香料磨成细粉出售,叫卖气氛成为街头一景。

崔记香油

崔记香油位于五香大料店的北邻,是一家拥有300年历史的老字号。在经营兴盛的时期,有6盘油磨同时运转,每天产香油500斤,销售半径50华里。

崔家为鲁南望族,在农工学各界,都不乏翘楚。不被族人看重的崔记香油,传承300年不衰,至今是鲁南香油的名牌。相传,崔记香油作坊有一盘油磨,石质特殊,出油率高,连续使用50年不需锻打磨齿。可惜在1938年毁于战火。

和顺干果行

位于两半汪与牛市汪之间,路东和路西有两处商铺和仓库,出售几十种南北方干果。店主为经营和顺号的袁家。大战之后,因为运输受限,基本不再经营南方所产干果,当地的干果进货渠道也受到限制。但是,和顺干果行仍然是鲁南苏北较大的干果经营商。

二中附近留白区

九龙口(老粮食摊子)

车大路中段以东,兰陵书院以西,历史上是一片广阔地带,被称作“九龙口”,是清代的粮食市场,俗称“老粮食摊子”。朝廷征集的漕粮,集中到这里,过秤验收,装包上船。平时,是周边民众的粮食交易市场,每旬的三、五、八、十,在这里进行粮食交易。重建古城时,没有恢复老粮食摊子的原貌,也没有规划新的建筑,设置了游乐园。

老营盘

老营盘位于南门里,今少府酒店一带,为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年)沂州镇标前营的所在地。当时的最高级别武官为从三品游击,负责峄县和郯城县的防务。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朝廷裁减沂州镇的编制,台儿庄标前营划归登州镇(今蓬莱),标前营改称台庄营。雍正元年(1723年),兖州营升格兖州镇,台庄营隶属兖州镇,原兖州营参将到台庄营任职。新任参将把营地由台儿庄城东南迁至城西,并新建参将署,开辟箭道街。原先的营地,被当地居民称作“老营盘”。

文昌阁与兰陵书院

位于东门里,建于明朝末年,供奉文昌帝,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有文昌阁庙会。据庙碑记载,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在时任峄县知县张玉树的主持下,以文昌阁为依托,兴建了兰陵书院。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做过几次维修,并勒石记载维修经过。光绪二十八年,兰陵书院改为童生县试的校士馆。清廷废除科举考试之后,兰陵书院继续办学。文昌阁东西宽70多米,南北120多米,门朝南,有东西配房各五间,后有两层大殿,前有三间门楼,两边各一间,门楼前有影壁墙,影壁墙后有一个水汪。台儿庄大战期间,文昌阁被日军作为临时弹药库,4月7日凌晨,败退的日军纵火将其焚烧,文昌阁遭到彻底毁坏。

魁星阁

位于文昌阁东北,据城里老人回忆,魁星阁高五层,飞檐高高翘起,因为坐落在周围是单层房屋的地带,外形显得巍峨,给人鹤立鸡群之感。这座寄托着读书人金榜题名理想的标志性建筑,毁于战火。

霍家大院

霍家大院位于霍家码头以东,庙汪北岸,原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后来霍家不再从事码头生意,移居乡下,霍家大院长期闲置。1938年的大战中,日军向关帝庙一带进行炮击,霍家大院被夷为平地。

毛边纸作坊

台儿庄对纸张的用量很大,书写纸、年画纸、春联纸、装饰纸、包装纸、祭冥纸,都有很大的市场。不算周边居民进城采购,仅城里居民和商家本身的消耗,就是客观的数量。但是,台儿庄城里,没有高档纸厂。书画用纸,全部来自安徽。清朝末年,有人在花门楼汪岸边开设了毛边纸作坊。所产毛边纸,代替宣纸练习书法。

 

 

两天整理

2days.org

2015/02/12

本站文章大部分始于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weinxin
312379857
←QQ扫一扫添加QQ好友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及链接,谢谢合作!
广告也精彩
 最后更新:2019-5-22
  • 台儿庄古城
  • 台儿庄古城建筑文稿
  • 建筑文稿
  • 天下第一庄
评论  13  访客  10  作者  3
    • 软膜天花
      软膜天花 3

      真是历史悠久!

      • 灰常记忆
        灰常记忆 4

        文物古迹蛮多的。

        • 冷影秋
          冷影秋 1

          这个播放器是什么东东?

          • 浩铭空间
            浩铭空间 0

            浩铭空间,前来学习,支持台儿庄古城。

            • 懿古今
              懿古今 2

              看这种资料感觉最好是在现场边看边参观,那样才能看得进去,要不然感觉看着会头晕

              • huangjun
                huangjun 4

                祝新的一年一切都猴蜜猴蜜的!

                • 阿脑纯纯
                  阿脑纯纯 0

                  你首页那个“已运行6 年 32 天 21 小时 32 分钟 44 秒”是插件还是其他什么的吗?可以告诉我吗?

                  • 音悦台
                    音悦台 7

                    很详细的介绍了台儿庄古城的建筑 :grin: :grin: :grin:

                    • 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 1

                      非常不错!感谢!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