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好滋味,终究随着岁月一去不复返了—邱毅

遇见台儿庄
遇见台儿庄
订阅者
1237
文章
0
粉丝
聆听世界来源:网易云音乐评论11,915字数 1913阅读6分22秒阅读模式

十点读书 第325期 2016-07-02 创建
介绍: 读好书,美文,故事,诗歌。微博,微信号:十点读书。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19988.html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19988.html

有些好滋味,终究随着岁月一去不复返了 - 十点读书 - 微信公众号文章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19988.html

“你们这些瓜娃子, 别给我瞎球搞, 排队! 吃面的通通排好队!”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19988.html

“安静!娃儿特不懂规矩,吵得我头发疼,别吵,通通站好!”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19988.html

我手里紧紧捏着两块钱,那可是哀求母亲好久才给我的。大气不敢吭一声,加入小朋友歪七扭八的队伍中。那老兵身形胖胖的,不管春夏秋冬永远只穿件“吊嘎啊”(闽南语:背心),肩膀上随意搭着条油腻腻的毛巾,在简陋的厨房里,利索地忙碌着。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19988.html

“娃子,吃啥?”那老兵粗声地问。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19988.html

“牛肉汤面。”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19988.html

老兵下面舀汤,把烫死人的面碗交到我手上。“给,去。”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19988.html

对台湾战后出生的四五年级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来说,记忆中总有位外省老伯伯,就住在附近街坊,嗓门大,不耐烦,一口乡音好难懂,乍看之下是令人怕得要命的狠角色,但相处过后就会觉得外省伯伯和蔼得不得了。他们几乎有共通的特色,山东来的卖馒头,四川来的卖牛肉面。这位四川伯伯的面,占据了我大半放学时间,也是我记忆中难忘的童年滋味。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19988.html

川伯骂人声若洪钟 红烧牛肉滋味绝妙

川伯伯的小面馆,就开在当时高雄“凤山国小”旁。一到下午四点放学时间,店里总是挤满像我这样的小毛头。他卖面如治军,一边大声吆喝骂人,一边煮面。

如果不遵守规则,别说吃不到面,被赶出门都有可能。川伯伯有一套卖面规矩,顾客到厨房口排队点餐,自己把面端回座位上吃。吃完后,帮川伯伯把空碗拿回水槽放好,然后“自助式”把钱投入铁筒子。因为店内人手就只有川伯伯一个人,他只管厨房,不招呼,不跑堂。你如果觉得这样很没礼貌,对不起,请您老别处用餐去。

那碗面可真是不同凡响。川伯伯每天早上到菜市场买温体黄牛肉红烧,汤头香喷喷,吃完后嘴唇上还会凝结白白的油花,味道极香。有回我喝完最后一口汤,却舍不得放下碗,边走回水槽边以头就碗舔碗底,被川伯伯发现,硬是讨来一顿好骂。

几个打烊后的夜里,我经过川伯伯的店,总看见他坐在店门口,双眼微闭,口里哼着我听不懂的歌谣。那时我已经懂事了,我知道川伯伯也是失根的浮萍,是父母亲手里断线的风筝。

川军团少小离家 渡海来台卖手艺煮乡愁

1937 年日本侵华,四川并非主要战场,不过,爱国不落人后的四川青年组成“川军团”出川抗日。“川军团”骁勇不怕死,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都有着“川军团”的鲜血。川伯伯十几岁郎当少年郎,就加入川军团。一路上保国杀敌,就是要留着命回乡见爹妈。想不到抗日战争结束,国共内战又起。

后来川伯伯跟着蒋介石政权撤退来台,爹娘家人,一水相隔,却远在天涯。那边后来由于蒋介石改变政策,军队里不用养那么多人了。1953 年,川伯伯拿着微薄的退休俸,开起小面馆。红烧牛肉是当年姥姥常常煮给他吃的,川伯伯卸下步枪,改持锅瓢,重新忆起家乡那个味道。他终日站在大铁锅前煮面,这碗是姥姥的味儿,这碗是家乡景色,这碗是儿时的玩伴儿……一碗碗都是乡愁。

川伯伯终身未娶,也没有子嗣。学校里有个毛孩子常常去店里帮忙,在川伯伯脚边跟进跟出打杂,川伯伯非常疼爱他,就收他为义子。卤牛肉的绝活,全传给了那孩子,他就是现在高雄凤山相当有名的“四川面店”的老板。只要回高雄,我一定会专程到面店,重新找回童年的好滋味。虽然味道一样好,但为了符合现代人健康的饮食标准,没有了那层香死人的白色牛油,那可是开启我童年记忆的味觉之钥啊。

“川味牛肉面”绝对是台湾的原创,至于第一碗是谁煮出来的,已经不可考。不过,一般认为,牛肉面发源自高雄冈山眷村,是1949 年来台的外省老兵对家乡的一种思念。当时在台北市也有一群外省籍人士,聚集在台北火车站附近。他们有些是没有单位可以依靠的,有些是未归队军人。在那个百废待举的动荡年代,能做的营生也是小吃,如牛肉面、打卤面、饺子等面食,都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大量兴起的,从而成为台湾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青春的“海碗” 吃一餐解两顿饱

上个世纪70 年代我考上台湾大学,负笈北上,父母亲给我的生活费有限,想多买些书或是奢侈点看场电影,只能从饮食中克扣节省下来。像我这样的穷学生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师大路的“海碗牛肉面”。

那时候的“海碗”有大、中、小三个尺寸,相差一块钱而已。小碗一团面,中碗两团,大碗足足三团面,那碗之大,就像个小脸盆。男大学生体力旺盛,这顿吃完不到两个小时又饿了,当然是大碗解饿顶饱。我去用餐的时间点有二:一是中午,省了晚餐;二是饿到过了晚餐时间,叫碗大碗牛肉面,连夜宵一并解决,有时候撑到连早餐都省了。如果说凤山“四川面馆”代表我的童年,那么“海碗牛肉面”就是我的青春岁月了。

几十年光阴过去,牛肉面已经从“奢侈品”变成街头巷尾普通美食。从一碗五块钱,涨到现在平均价格一百五十元台币上下。肉呢?则从土产现宰黄牛肉,变成澳洲进口冷冻牛肉。老兵凋零,后代子孙就算接棒,也熬不出当年那汤头,卤不出记忆中那鲜香辣的好滋味了。

台湾百年好味道
台湾学者邱毅,走遍台湾南北的大街小巷,搜罗各地最具代表性和历史感的美食,深入市井聆听鲜为人知的故事,并贴心推荐当地人的最爱,带来极致的美食、动人的乡愁和温暖的人情。

-背景音乐-

罗大佑《乡愁四韵》墙宇飞蝶《乡愁》鲍比达《乡愁》

-作者-

邱毅,台湾学者,著名政界人物。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本文。

-主播-

戴杰,广州三十六线小DJ,用声传情,分享美文,想听更多节目在蜻蜓FM上搜索【音乐咖啡馆】,新浪微博:MYFM戴杰,微信公众号:DJ2dai。

本站文章大部分始于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weinxin
312379857
微信号已复制
←QQ扫一扫添加QQ好友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及链接,谢谢合作!
广告也精彩
 
  • 十点读书
  • 好滋味
  • 邱毅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