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读书 第787期 2017-10-31 创建
介绍: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460.html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460.html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460.html
文 | May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460.html
2009年10月31日,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460.html
也就是8年前的今天,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460.html
有这么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460.html
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460.html
他是国家用11名美军战俘换回的科学家,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460.html
在美国人心中“一个人抵得上5个装甲师”,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460.html
他不仅把中国从核威胁中解脱出来,
还用他的智慧和才华,
把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
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在他心里,
国为重,家为轻,
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如果没有他,
就没有中国今天的航天事业。
他就是钱学森!
有些人,
生来就是为了证明天才的存在
1911年12月11日,
钱学森在上海出生。
他是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
家族里更是出了许多了不起的大人物。
科技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
大文人钱钟书,诺奖得主钱永健,
他们家的“钱氏家训”,
不仅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钱氏人才,
更是成为了现在许多人教育孩子的指南。
▲钱氏家谱图(部分)
出生于这样的家庭,
似乎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
幼年时,便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3岁,就能够背诵百首唐诗宋词、
《增广贤文》和《幼学琼林》,
还能够流利地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自此,钱家有一个小神童,
传遍邻里之间。
可能你会说,
现在有不少孩子3岁时也能做到上面那样,
所以,这个时候,
父母的教育方式就开始体现了。
钱学森父亲的教育方式,
具有极高的前瞻性。
一到寒暑假,
父亲就请来不同的老师带着他玩,
带他去识矿采矿,
什么是黄铜矿?什么是铁矿?
然后让钱学森学以致用,办一个矿石展览。
教钱学森学怎么逮只鸟,捕蛇,
并将它们做成标本,
在玩的过程中,
又掌握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6年,12个寒暑假,
钱学森在这样的形象思维教育中,
成了世界上只此一个的钱学森!
▲钱学森中学时期
一路打怪升级,
到了大学,钱学森成了名声卓著的学神。
每次考试,
大部分同学通宵复习都未必能及格,
他却常年平均分超过90分。
23岁那一年,从上海的国立交通大学毕业,
还成了“庚子赔款”留学生的一员,
这个名额,全国只有20个!
▲钱学森本科毕业证书
而他的传奇之路才刚刚开始……
离开祖国,远赴美国求学。
在中国人被普遍瞧不起的美国,
活出了中国人的傲气,
让外国人知道,
中国不再是他们印象中的软弱无能。
在强者如云的班级里,
钱学森依旧强势霸占着前几名的位置。
有一次考试,
教授出的题目及其刁钻,
大部分同学都不及格,
大家气愤不平,认为是教授有意刁难。
于是聚集起来,准备到教授那儿抗议,
不料刚到门口,
就被门口贴着的钱学森的成绩单,
惊得目瞪口呆。
钱学森做对了所有的题目,
且卷面十分整洁,没有一处涂改,
可见他这些题他不仅全部都会,
还毫不费劲儿。
教授在他的答卷上,
潇洒地给了一个大大的“A”,
后面还跟着三个“+”。
看到这样一份答卷,
那些想要闹事的学生再也没说一句话。
年仅25岁,
加入加州理工大学的“火箭俱乐部”,
是5位创始人之一。
有一个喷气推进实验室(JPL),
曾主导了NASA包括月球和
火星探索在内的诸多项目,
火箭俱乐部就是这个实验室的前身。
▲加州理工大学
35岁,
就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
而大多数教授,
要2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才能获得这样一个教职。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大学
不仅如此,
曾有8年的时间,
他拥有最高级别的安全通行证,
参与绝密的军事项目研究,
在五角大楼自由进出。
要知道,他并不是美国公民,
而是持有“中国护照”的外国人!
▲五角大楼
即便当时的中国,
处于较弱、被看不起的状态,
钱学森依旧能用自己强悍的能力,
让高傲的美国致以他最崇高的尊重。
五年艰辛回国路,
他是11名美军战俘换回的科学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
消息传到美国后,
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
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没料到的是,美国却把他软禁了起来。
美国海军副部长金贝尔甚至说:
“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
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
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
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为了回家,钱学森与美国抗争了五年,
这五年的时间里,他想尽各种办法,
最后甚至通过在香烟纸上写求助信,
恳请祖国帮助他回国。
几经辗转,那封信被送到了周总理的面前,
最后,周总理用11名美军战俘为条件,
换回了这个国之重宝。
▲携妻儿回到祖国
对于为什么拼尽全力也要回到中国,
钱学森是这样说的: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领悟,
后十几年是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
为了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做点事情,
因为我是中国人。”
▲钱学森回国授课
资料、数据带不回,
钱学森就用强大的大脑,
把关于新技术的所有信息,
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带了回来。
余下的日子里,
他把生命都用在了航天导弹事业上。
组建队伍,
他带领着众多科学家用氢弹导弹燃爆长空,
将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送入天际,
著书立作,
他亲自为学生打造专用的教材,
所著的《星际航行概论》《物理力学讲义》,
为后世提供了巨大的知识理论基础。
▲钱学森在发射现场指导
他用智慧和才华,
不仅把中国从核威胁中解脱出来,
更将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
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年少一曲《燕双飞》,
青梅竹马结连理
谁说上帝是公平的来着?
而他就连爱情都那么地完美!
他的妻子,名叫蒋英,
是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三女。
钱家与蒋家是世交,
蒋英曾过继到钱家,改名为钱学英,
后来因为蒋家思念女儿,
又把蒋英要了回去。
钱学森与蒋英,
可谓是青梅竹马。
年幼时曾合唱过一首《燕双飞》,
两人配合默契,仿若合作过无数次。
他们也没想到,儿时的那一曲《燕双飞》,
竟成为他们将来结为伉俪的预言,
也成了他们偕行万里的真实写照。
刚到美国那会儿,
两人的事业处于上升期,
像海绵般吸收先进的科学、艺术知识,
还共同孕育了两个孩子,
日子很是美满幸福。
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
命运有时总是会在你最你出其不意的时候
给予你暴击。
新中国成立,钱学森一家打算回国,
却被美国软禁了5年,
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
他们没有收入,不能工作,
内心焦躁苦闷,
于是两人便一人吹竹笛,一人弹吉他,
用音乐的互相扶持坚持了下来。
2001年钱学森获得第二届霍英东奖,
可他年事已高,卧病在床,
蒋英便代他去领奖,
领奖前蒋英说:
“说好的啊,钱归我,奖归你”,
钱学森(钱)归我,蒋英(奖)归你,
谁说那个年代的人不懂浪漫?
不论时局怎么变换,
两人就这么相濡以沫,走到了白头,
做到了真正的:
一生一世一双人......
教育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姓钱但是不爱钱
良好的家风,自身的努力,
成就了伟大的钱学森。
他在教育后代时,
也将良好的家风延续下去。
教育孩子,
他很少苦口婆心地说要怎么做,
而是直接以自身做榜样,
把要交给孩子的人生哲理,
用行动的方式告诉他们。
钱学森爱读书,
每晚七点过后就是他的学习时间,
这个时间段,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打扰。
炎热的夏天,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
钱学森一边流汗一边扇着扇子也不忘读书,
他的这种“读书无止境”的观念,
也悄悄植入了孩子的心中。
一个好的家训家风如同春风,
虽然不会觉得在一件事情上有很大的帮助,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就足以影响人的一生。
作为一个走在科学前端的科学家,
国家的津贴,加上各种奖项的奖金,
钱学森自然是不缺钱的。
但他虽然姓钱,
却一点也不爱钱,
每次拿到了什么奖金,
他都会捐出来用作各种科研项目的基金。
1957年,
著作《工程控制论》获得科学院奖金一等奖,
他顺手将钱捐给了,
新成立的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
1995年,
将何梁何利100万港币捐给沙产业发展;
......
但对于自己的生活条件,
钱学森却是一点也不在意,
几十年如一日住在破旧的楼房里,
过着清贫的生活。
国家出资为他建了一座小洋楼,
可他一直没有住进去。
会和许多家庭的老人一样,
有时把儿女淘汰的衣服“捡着穿”。
他就是这样,
用一生践行着钱家的家训:
“利在一身勿谋也,
利在天下必谋之。”
他从3岁开始开挂,
终于在98岁的时候,
按下了停止键。
2009年10月31日,
一代科学巨匠钱学森,
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国为重,家为轻
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钱学森的这一生,
活得荡气回肠,
做到了真正的,
不愧对自己,
也不愧对国家。
像钱学森这样的心中始终牵挂国家和人民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没有被记录下来,或许他们所付出的奉献会被时代所遗忘。
所以,十点君想通过十点视频的《悦读者》栏目,让我们所邀请到的名人作家为我们口述,那些在他们生命中出现的爱和勇气,信念与希望。
接下来,我们还会邀请江一燕、耿乐、肖全等名人,来到十点视频的摄影棚来分享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在遇见生活中的困惑或者焦虑的时候,阅读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悦读者》以视频的方式呈现,每期5~7分钟。与其花一个小时刷韩剧,不如花几分钟听听那些优秀的人怎么看待生活。
-背景音乐-
Ernesto Cortazar《For A Second Of Your Love》
-作者-
May。本文为十点读书原创,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
应犹,十点读书签约主播,爱摄影的主播一枚。微信公众号:枕边经典,聚听。个人微信号:z67021249,新浪微博:@应犹uull
本站文章大部分始于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