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时刻在暴露自己的性格、态度、品味和取向。
作者:陈立飞(Spenser),摘自新书《个体崛起》,由博集天卷授权发布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850.html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850.html
微电台地址
01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850.html
我发现,微信朋友圈的套路很深。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850.html
如果你想第一时间最直接、最有效地了解一个人,基本上看他发的朋友圈就可以了。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850.html
虽然发朋友圈都是选择性表达,或者更赤裸裸地说是内心最深处的装×表现,但你所转发的内容,表明你所关注的领域。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850.html
比如老人家转养生帖和爱国帖,妈妈们转育儿文和母婴电商活动,经常转36 氪的一看就是创业狗混互联网圈的,天天转马云、巴菲特、比尔·盖茨鸡汤的基本就是做微商或直销的励志中青年。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850.html
你所写的评论,就是你的态度和价值观,有人天天歌颂伟大祖国,也有人天天骂政府、骂楼市、骂货币超发。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850.html
你所晒的照片内容可以看出是经常旅游还是经常加班;直接发原图还是做构图和剪裁,用什么滤镜和修图软件,可以看出是文艺小资范儿的还是走性冷淡风,这都暴露了你看待这世界的角度。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850.html
你的朋友圈,就是你最好的标签。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850.html
总之,在这个美发店都是首席和总监的年代,中关村遍地都是CEO、COO(首席运营官)、CFO(首席财务官),总裁、副总裁头衔印满你收到的名片,单靠title(头衔)已经失去了光环和背书。
朋友圈就是你的独特标签,而且还是更多元的,不仅限于职场的。
02
很多人说,朋友圈本来就是熟人社交,自己想发就发,哪有这么多条条框框。
这里我要提出自己两个较为偏激的观点:
- 第一,微信的功能,早已经不再是熟人社交而已;
- 第二,朋友圈也是社交的江湖,也讲江湖规矩。
而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刚刚认识彼此,我们可以交换名片或不交换名片,但是我们一定会互加微信,尤其在商务场合,对不对?
所以,我们是先加微信,后慢慢了解对方。
微信早已脱离了熟人社交的概念,越来越多走向陌生人社交。
- 熟人社交可以不拘小节,随意随性;而陌生人社交,就要注意很多分寸了,因为你时刻在暴露自己的性格、态度、品味和取向。
其次,讲一讲朋友圈的江湖规矩吧。
微信的本质当然是社交属性,但是因为公众号这个伟大的发明,微信其实已经具备了超强的媒体属性。
对不起,我侮辱微信了,其实微信已经成为目前最大的社交媒体了。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很好理解,现在中国最大的网络媒体,一个微信,一个微博,至少占据了60% 以上的大众关注流量。
其他什么凤凰、头条、豆瓣、知乎等,都是相对垂直类的,体量无法和微信、微博抗衡。
一句话,微信开始越来越多地走向陌生人社交,并拥有大众媒体属性了。
03
既然是陌生人社交,既然自带媒体属性,就会导致两个结果:
- 第一,你发的朋友圈内容,是提升了自己的个人品牌,还是伤害了个人品牌;
- 第二,你发的内容,对关注你的他人而言,是否有营养价值?
当大家不再把朋友圈当熟人社交平台,而当作一个媒体,来获知资讯和知识服务的时候,那些每天在朋友圈刷广告或连续发N 段视频的人,就会带来极度反感,让人产生屏蔽或拉黑的冲动。
就是因为这些垃圾内容占据了大家希望在朋友圈看优质内容的空间和时间。
关注有些人就是浪费,所以我们要清理和优化自己的朋友圈环境。
当然,无节制发帖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大的层面是,你转发的如果经常是那些煽动性内容、未经证实的谣言。
久而久之,你在那些思想比你高级些的、没那么熟的朋友心里就显得有些蠢。
发布的照片像素不清晰,甚至品质低劣画面模糊,就显得你审美太差,品味太低。
朋友圈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反过来,那些有思想、有调性、有审美的人发布的朋友圈,就会成为稀缺品,成为价值高地,成为大家想要关注的优质内容。
而那个微信好友,就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头部IP。
04
这一点我其实体会特别深。
今年对我来说是跨度特别大的一年,因为多了一些身份,进入了一些以前接触不到的圈子,认识了一些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比较厉害或有意思的朋友,一起吃饭或喝茶,互加了微信。
而我发现,他们的朋友圈内容,经常能让我学到好多关于行业的新洞见。
比如一些做风险投资的朋友,他们就会经常发表一些关于各个行业的判断或事件分析,甚至谈一些更直观和深刻的内幕八卦,不经意间更新我的知识结构;
比如一些影视圈的朋友,他们就会晒一些平时在媒体上才能看到的明星生活照,甚至很多时候是他们的更新先于媒体,让我也很有先睹为快感;
还有这几天比较火热的电影,看他们状态就知道目前票房厮杀得多么惨烈。
另外,关注优秀的人的朋友圈,是最好的自我成长方式之一。
虽然我是知识付费的坚决拥护者,但是并不看好目前市面上的很多付费内容的效果。
一些App 上的付费课程,内容肯定是比一般的线下培训好很多,毕竟敢在互联网上玩收费的,一般都是自有品牌、自带流量的大IP 们。
然而,最核心的问题是:没有持续的黏度,什么意思?
有在网上付费经验的同学就会明白,不管是付费阅读也好,付费社群也罢,一般都是头几天比较热情,想着我交了钱了要好好学点干货回来。
但是一般过了一段时间,就注意力分散或没有动力了,甚至都想不起付费的这个事了。
有数据统计,只有10% 的付费用户,会一直坚持学习;超过一半的付费用户,付费一周后流失率巨大;甚至很多比例是,付完钱后,压根就没有学习过。
这个和花钱买健身年卡的道理,本质上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健身房一直在卖年卡,而不用担心人满为患的问题,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一时的积极性冲动。
人性啊人性。
而朋友圈的出现,就最好地解决了持续黏性问题。
作者简介:陈立飞(Spenser),坐标香港,主业金融,80万粉丝订阅号Spenser创始人。28岁离开体制去香港浸会大学念硕士,毕业一年跨界金融,从小职员到年入千万自己开公司,弯道超车用实力改写职场轨迹。热门文章《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你和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只是钱》在朋友圈疯传。
富书原创矩阵: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FranklinReadingClub),我属猫(woshimiaoji),爸妈内参(shenduwenhua),富书(zhongchoudushu),出版畅销书《绝不过低层次的人生》
本站文章大部分始于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