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读书 第838期 2018-01-02 创建
介绍: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936.html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936.html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936.html
文 | 大老振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936.html
本文摘自《一本书读懂经典古诗人》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936.html
公元815年6月3日,长安。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936.html
月牙还在天空静默着,咚咚咚,报晓的鼓声从城中承天门上传来,瞬间打破了这份静谧。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936.html
一辆马车嘚嘚地走在铺满青石的长安街道,车内坐着宰相武元衡,他要赴大明宫上早朝。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936.html
忽然,从远处飞来一支箭,车前红灯笼应声而落。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21936.html
堂堂大唐宰相武元衡,竟然在长安街头被暗杀!
这就是“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官吏贪婪、百姓贫苦、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盛唐繁华不再,唐诗江湖里的高手也早已作古。
后来小辈,再也看不到“诗仙”李白手拿酒杯高喊“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狂傲。
也看不到“诗圣”杜甫满怀悲哀地仰天长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怆身影。
“田园派”掌门王维、孟浩然,“边塞派”宗师高适、王昌龄,也都化作一抔黄土,湮没在传说里。
唐诗江湖,一片昏暗和沉寂。
有谁会接过诗林盟主大旗,为唐诗繁荣撑起一片蔚蓝天空?!
公元807年夏,陕西周至县。
大太阳照着一望无际的金黄麦田。一位头戴草帽的老伯站在麦田边的一棵大树下,沉默不语地看着地里弯腰割麦的农民。
毒日晒着他们黝黑的皮肤,似乎想要从那干瘦的身体里榨出一些油来。田垄在太阳的照射下反射着干巴巴的白光,小麦的叶子打起了卷儿,只有根根麦芒直指天空,在猛烈的阳光下刺人的眼。
老伯摘下草帽,慢慢地扇着,忽听得一阵说话声从冒着炊烟的不远处传来。
一群妇女手拿竹篮来送饭,小孩子手里提着壶,光着脚趔趄地走在烫脚丫的土路上,壶里装着的,是清凉的水。
小小的树荫下立刻热闹起来。
一个白胡子的农民爷爷捧着一碗水对老伯说:“老弟,你是做什么的?来喝碗水吧?”
老伯摸了摸头上已经白了一大半的头发,没有说自己其实才刚刚三十五岁,尤其是前面的牙还掉了一颗,背也有些驼,怎么解释呢?
难道说因为北方藩镇间的战乱,自己从小就颠沛流离?难道说父亲常年在外做官,自己跟着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在家缺吃少喝有多么不容易?
他接过水,喝了两口说:“天真热,要是这会儿刮阵小风就凉爽了。”
旁边几个人露出憨厚的笑:“热了好,热了好啊,千万不要刮风,更不要下雨,这一变天,一年就白干了,抢收麦子要紧!”
他有些发愣,已经快被晒成干儿的人如此珍惜这样热的天气,估计也只有这些农民了吧?
他张了张嘴,想说他就是周至县的县尉,是来收税的。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开口,那些人就匆匆扒了几口野菜饭,拿起镰刀,又埋头到那一望无际的金黄中去了。
“娘!饿!娘!饿!”麦地里一个孩子的哭声传来。
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女人,左手抱着一个瘦瘦的孩子,瘦得只剩下了深陷的一双大眼睛,无力地望着自己的母亲。而那同样瘦弱的妇人,抱着孩子的左胳膊上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抓着几根麦穗。
“各位大爷行行好,俺不是来偷麦穗的,拾一些俺就走,”她用右手手背抹了一把眼泪,“家里的地都卖光了,才把官府的税交上,俺拾些麦穗给娃充充饥。”
一个妇女哭着跑过来塞给她一块馍馍:“给娃吃吧,谁家的娃不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俺们现在还有吃的,可是这麦子收了,不知道够不够交税。明天,俺们也可能要卖地呀!”
老伯觉得自己的喉头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他就是那个来收税的人,可是现在他却可以一年拿着三百石的粮食,衣食无忧。
他的心像被锤子狠狠地锤了一下,尽管这并不是他个人的过错。
他把身上的干粮掏出来放进了妇女的破筐里,扭头离开。没有人看到,两行清泪从他的腮边滑过。
回到县衙,他拿出纸笔,饱蘸了他的同情和自责,写下了一首诗。
就是这首诗,为唐诗江湖在昏暗的时代里杀出一条血路,为他把“现实派”发扬光大、为中唐诗歌打开一片新局面扎牢了根基。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
老伯用他忠实记录事件的笔为剑、用他滴着血的良心为气,剑气合一,在已是明日黄花的中唐,开展“新乐府运动”,在唐诗江湖里开宗立派,从此后,“新乐府派”正式立足。
元稹、李绅、张籍、王建等一批诗人汇聚“新乐府派”门下,在晦暗压抑的中唐横冲直撞,他们把锋利的剑锋伸向了整个时代:现实黑暗、大唐山河、百姓疾苦、帝王恋歌……
当盛唐繁华至极、归于成熟,一个新的唐诗江湖已经来临。它洗尽所有铅华,冷峻安然,一代 “诗王”白居易在历史的召唤中,隆重登场。
公元807年冬,长安。
在周至县并没有待很长时间的白居易,因为他的讽喻诗《观刈麦》被唐宪宗所知。他非常欣赏白居易一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丹心,还有卓越的才华——白居易那时写出了名震江湖的《长恨歌》。
他钦点白居易为左拾遗。
白居易想起杜甫曾经也担任过左拾遗,禁不住心潮澎湃,这是他非常崇拜的人啊!可是杜甫生前并没有受到世人的欢迎,他默默地病死在了湖南湘江的一条破船上。
白居易想起来就觉得心痛,心里暗暗地想:我一定要像杜甫那样,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查,天下利害无不言。
白家老伯,出手了!
他一反体弱多病的常态,挺直腰杆,多年患病的眼睛里射出明亮得令人不寒而栗的光。此刻,他就是王,高高在上的王,一切的不合理都无法逃脱他的眼睛!
他一出手就是五十首的《新乐府》,每首诗都有一个题解,每一个题解都有一个中心,每一个中心都是一把利剑。这五十把剑在天空开出一朵森冷的剑花,然后落下,每一把剑里都有他的痛、他的怜、他的恨。
卖炭翁,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冬天的卖炭翁,夏日的割麦农。一个“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个“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家老伯,哦不,是“诗王”,他厉声疾呼,我的诗是“为君、为臣、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
“诗王”左手掌、右手剑,心里想着“新乐府派”的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嘴里念着“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秘诀,把那些贪婪残暴的权贵和专权跋扈的宦官打得屁滚尿流,他们闻诗而色变、听音而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公元815年春,洛阳香山。
白居易这年44岁,应好朋友元稹之邀,到他的老家洛阳来散散心。
就在长安街头武元衡被刺之后,白居易上书唐宪宗要求严查凶手。这实在不是一个过分的要求,然而他却被唐宪宗给贬官了。
这是有原因的,他的“新乐府派”已经在江湖上树敌无数,那些宦官和权臣互相勾结,正面打不过,偷发暗器那可是他们的专长。
他们首先瞄向了白居易的好友元稹,给他下套,并在华阴驿站把元稹打了一顿。宦官殴打朝廷命官,听信谗言的唐宪宗不仅没有惩治宦官,反而将元稹贬出朝廷。
现在,白居易只是提了个很正当的要求而已,那些人就以他只是太子左赞善大夫,无权干涉朝政为由,要唐宪宗把他贬谪。
更狠的是,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不慎落井而死,他们居然说他在为母亲丁忧期间写过《赏花》和《新井》,是对母亲最大的不孝,这样的人不适合在朝中为官。不孝是大忌,也是对手能拿出来的最厉害的武器,白居易被贬官到江州做司马。
此刻,站在香山之上,风吹动着白居易的白发,皱纹像是用刀刻在额头、眉间、眼角,一道道,是愁绪,风吹不散,也抚不平这深深的伤心和失望。只是四十四岁而已,俨然已是一个老伯。
壮心徒许国,薄命不如人。才展凌云翅,俄成失水鳞。他不明白,自己当初美好的愿望,如今为什么会落得个遍体鳞伤。
“白兄你看!”忽然元稹指着对面的龙门石窟叫道。
白居易抬头,隔着伊河,大大小小的石窟内,几千个小佛并排而立。而他,正对着那尊卢舍那大佛。卢舍那眼神柔和,嘴角带着淡淡的笑。从建成的那一刻起,她的笑容始终未变,而千年之后,她的笑容仍不会改变,无论斗转星移、无论沧海桑田。
白居易笑了,他席地而坐,对元稹说:“我喜欢这个地方,将来我要来这里安度晚年,我还要取个号,就叫香山居士。我要天天看着这尊大佛,看着她天天对着我微笑。”
元稹也跟着他坐了下来:“你不是说你想和那些小人同归于尽吗?现在你不想了?”
白居易没有回答他,顺手拔起身边的一株小草,放在眼前:“元弟,还记得我十六岁那年写的那首诗吗?”
“记得啊,《赋得古原草送别》。你当时拿着这首诗去长安拜访顾况,他还和你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呢!可是看了你的诗却说:有这样的诗、这样的才华,长安米再贵,你居之都很容易。”元稹笑道。
“你说,我还会和他们同归于尽吗?”白居易轻轻地用牙齿咬着那棵小草,微笑着问。元稹愣了一下,旋即明白过来,他哈哈大笑,白居易也跟着哈哈大笑。
笑声久久地回旋在香山之上,中间还夹杂着两个好朋友的大声吟诵: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
从此后,诗王白居易从“兼济天下”开始了他“独善其身”的生活。
他放下了他手中的剑,开始习练柔中带刚的太极拳。咄咄逼人的讽喻诗写得少了,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成为他此时练功的主要内容。
在江州任司马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琵琶行》,并为我们留下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他在杭州、苏州任职期间,不仅兴修水利,留下了美丽的白公堤,还写下了歌颂西湖美景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他的生活越来越有情趣——
春天时: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秋天时: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读万卷书,却难测人生沉浮。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行万里路,方知世间疾苦。花开生两面,人生佛魔间。浮生若骄狂,何以安流年。
正如这一辈子,做了那么多,你怎知你努力争取的就一定能得到?你怎知你不去努力争取就得不到?
《中庸》里有这样一句话: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是啊,白居易的父亲为儿子取名字的时候,是不是想到了人一生中必将经历的坎坷?那就做一个君子,坦坦荡荡地接受上天的安排吧!
可是父亲没有想到,时代把白居易推到了风口浪尖,他用一把利剑把黑压压的天斩开了一道裂痕,露出一点希望的蓝色,然后转身,平静地走进人群中,去做那个平凡的自己。
真正的王者,是在时代的洪流里拼尽全身力气去力挽狂澜的人;真正的王者,是能睿智地看清现实不随波逐流、随时抽身的人;真正的王者,是在面临打击的时候,依然能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人。
面上减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白居易,他拼过、恨过、哭过,然而他也爱过、生活过、美好过。他不是生命中的过客,他是这个江湖中真正的王者。
唐诗江湖,王者归来!
公元846年,洛阳香山。
诗王,啊不,白家老伯,他看着对面龙门石窟里那尊卢舍那大佛。他四十四岁的时候看到她,就是带着那淡淡的笑。如今他七十五岁了,她还是那样淡淡的笑。
她微笑着看他捐资重修了香山寺;看他掏出所有的积蓄又到处筹钱开挖了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看他和刘禹锡诗歌唱和;看他给朋友元稹写下了墓志铭;看他埋头整理自己的诗稿,三千多首啊,一一修改,最后收录进《白氏长庆集》。
然后,他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香山的草黄了又绿、绿了又黄,一千多年过去了,龙门东山的琵琶峰上风景如画:
门前有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馀步。
历史的硝烟弥漫不了盛唐的华彩、湮没不了中唐的声音、熏染不了晚唐的落日。
唐诗的江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内容简介
精选20位有影响力的古诗词大家,分享近百首意境美好的古诗词;诗词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意林作文、十点读书等权威荐书。
-背景音乐-
《梦中的额吉》赵海洋 《月色思念》
-作者-
大老振,教育学硕士,《读者》微信专栏作家,简书作者。一个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疯的语文老师,一个白天教书晚上写字的人,希望她的文字能在某一刻温暖你的心灵。微信公众号:dalaozhen18。本文来源:《一本书读懂经典古诗人》,原标题《白居易︱煌煌大唐的独行人》,有删减,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主播-
雅萱,十点读书签约主播。寄语:我来自甘肃天水,作为一名广播电视微波传输工程师,很高兴在十点读书遇见美好的各位!感谢各位的聆听和鼓励!愿我的声音可以温暖你。
本站文章大部分始于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