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读书 第1275期 2020-03-07 创建
介绍: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663.html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663.html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663.html
儿子出生时的样子依然记忆犹新,当从护士手中接过这个小不点时,内心的柔软迅速被戳中,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世间的美好都给他。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663.html
可是……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663.html
“你究意怎么啦,又哭又闹。”手用力地在儿子屁股上拍了两巴掌,二个多月的儿子,每天凌晨二点到四点准时夜嚎,熬不住的我吼开了。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663.html
“不吃算了,饿你两天看你吃不吃。”重重地把碗往桌子上一放,1岁多的儿子头摇得像拨浪鼓,怎么哄都不吃,气呼呼的我吼开了。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663.html
“跟你说多少遍了,这个不能碰,谁让你动的。”扬起的手举在半空,4岁的儿子又把消毒柜里的碗和盘子摔了一地,忿然作色的我吼开了。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663.html
“仔细、仔细,这么简单的加减法都算错,怎么回事。”试卷上红红的大叉分外醒目,上小学的儿子又没考好,七窍生烟的我吼开了。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663.html
“不行,手机必须马上给我,没得商量,否则销卡。”上中学的儿子,趁我们睡觉,半夜起来玩游戏,暴跳如雷的我吼开了。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663.html
吼叫,犯错,再吼叫,循环往复。
但我从没觉得自己有错,反而认为是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才逼得我一次次生气,变成大嗓门的妈妈。
直到有一次,儿子练长笛,我给他录音,他反反复复地节拍出错,我又一次吼开了,但这次把自己的吼声录下了。
给儿子回放时,我听到了这段长达两分钟的咆哮数落。
那一刻,我唯一感受到的是刺耳吼声,究竟说了什么,脑子里一片空白,自己都接受不了这种粗鲁的说教,何况孩子呢?
这时,我才真正明白,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在《不吼不叫》中说的:
吼叫,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情感虐待。
罗娜·雷纳用她近50年的工作经历和养育4个孩子的育儿智慧,分析了大吼大叫的根源、危害,以及如何做到不吼不叫的方法。
它像一面镜子,帮助我们调整视角,改变态度,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疗愈家庭,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渠道。
吼叫的情感伤害,究竟有多严重呢?
罗娜·雷纳的朋友詹姆斯,出生于军人家庭,父母性格孤僻,经常打骂孩子,稍有差池,吼叫和惩罚会接踵而来。从小詹姆斯就发誓,以后绝不对孩子大吼大叫。
长大后的詹姆斯成了一名高中老师,深受学生喜爱。他和妻子克丽丝组建了家庭,也有两个可爱的孩子。
可是随着孩子长大,詹姆斯沮丧地发现,只要孩子乱丢东西,他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像父亲吼他般对孩子大发脾气,连声音里都有父亲的声音。
看着孩子哭闹的神情,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对父亲充满了害怕和怨恨,詹姆斯陷入了羞愧和难堪中。
正如书中《不吼不叫》所说:
当我们大吼大叫时,始终观察着我们,把我们当作唯一依靠的孩子,眼见最亲爱的父母失去控制,可能会满心恐惧,也可能会满心怨恨,但唯一不可能的,是你所期望的:收获爱与改正的动力。
吼叫并不能让孩子体会到爱与被爱的感觉,相反,孩子如果长期遭受到吼叫,会形成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而且它还会投下长期阴影。
就像詹姆斯,他讨厌父亲,却又不由自主地活成了父亲的样子,因为父亲的吼叫已在他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更恼人的是,因为对孩子的吼叫,詹姆斯又迁怒妻子克丽丝,他责怪妻子频繁出差,让他一个人面对孩子起床、上学、睡觉等一大堆事情。
幸好在罗娜·雷纳的帮助下,詹姆斯开始反思愤怒的根源,原来他小时候只要乱丢东西,父母就大吼大叫,让他非常悲伤。
所以,看到孩子乱丢,詹姆斯潜意识地会吼叫,控制不住情绪。学会觉察后,他开始调整自己,不再过于在意孩子的随性,而是与孩子一起玩闹,一起整理。
就如罗娜·雷纳说的,“如果你试图纠正孩子做的每一件你不赞同的小事,你就会筋疲力尽,濒临崩溃,而且还有可能将每一次与孩子的互动都变成一场战争。”
孩子需要的不是吼叫,而是关注、安抚、规范、引导、宽慰、温柔的抚摸,以及成功的机会。
不吼不叫,孩子才会收获爱与改正的动力,孩子才能健康茁壮成长。
但每天都有太多事情让人无法保持淡定,吼叫总是突然发生,可以说没有吼过孩子的父母屈指可数,那如何减少吼叫呢?
首先,深刻剖析自己,找到原因。
父母的每一次吼叫都有迹可循,找到引发怒火的原因,是减少吼叫的第一步,罗娜·雷纳称之为追踪法:
记录一段时间内触发吼叫的事件、反应及回应等。
一次叫儿子起床,连喊5次都没动静,我要去单位开会,眼看时间赶不上了,把我急得一顿干吼,“再不起床,自己去学校。”
《不吼不叫》告诉我,触发吼叫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外部触发器,如孩子拖拉、捣乱;二是内部触发器,自己的疲劳、焦虑、失望、害怕等感觉。
就如我叫孩子起床,外部触发器只是吼叫的导火索,真正引发怒火的是自己糟糕的情绪。只有自己情绪稳定了,不吼不叫才能水到渠成。
其次,接纳自我情绪,温柔待已。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所以生气本身不是错,它是情绪的表达,重要的是学会接纳情绪,把情绪处理好后,再对事情做出回应,因为情绪是会传染的。
罗娜·雷纳说,每次察觉到愤怒、紧张等负面情绪时,尝试做缓慢的腹式呼吸是最有效的放松方式。
例如,当遇到孩子挑战时,主动撤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深呼吸,冷静3分钟,等自己平静下来后,再与孩子交流才不会失控。
接纳自己的情绪,对自己充满善意,才会对孩子充满善意。
第三:理解尊重孩子,有同理心。
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被理解和被爱,当得不到时,会做出保护自己不受损的行为,孩子更多的是表现出哭闹、捣乱、发脾气等行为。
上中学后,儿子写作业常写到11点多,每次一超时我就忍不住吼他两句,批评他写作业不专心,结果越吼越恼火,作业越写越晚。
后来,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关切地问,“是不是作业太多,太难,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儿子不再生气而是高兴地说,“妈,你先签字,很快就写完了。”
因为理解尊重,因为同理心,亲子关系越来越好,吼叫也越来越少。
第四:关注孩子情感,拥抱鼓励。
罗娜·雷纳建议每周留出2—3次,每次15—20分钟,与孩子单独相处,对了解孩子情感、增进亲子连接和减少吼叫很有成效。
当孩子哭闹,让人烦躁不安时,关注他的情感需求,给他一个爱的拥抱;当他感到沮丧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更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因为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爱和鼓励才能应对挑战,心中有爱,爱才会自然流动;而鼓励就像阳光,帮助孩子像花朵一样绽放。
第五:简洁表达想法,温柔坚定。
希望孩子停止他不该做的事,或者做你想让他做的事时,温柔坚定的神情、简洁清晰的沟通最关键。
罗娜·雷纳总结了一个“我”和“你”的沟通公式:“我的感受是X,因为你做了Y,所以请你做Z。”
当孩子玩游戏太吵时,你温柔坚定地告诉他,“我头很痛,因为你玩得声音太大,请你到外面去玩。”这比不耐烦地吼“吵死了,到外面去玩。”效果好得多。
“我”和“你”沟通法既能阻止骂人和吼叫,也能教会孩子理解情感,学会以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为基础进行沟通。
什么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
父母给到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将来就会是什么样。
又吼又叫不仅没有教育作用,还会像一把锋利的刀刃,给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
父母的温言暖语却像春风化雨,给孩子爱和力量,让孩子即便在凄风苦雨中也有信心面对生活。
千万别让吼叫影响了孩子,也千万别让吼叫延续到下一代。
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当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善解人意地与孩子相处,孩子才能够内心平静,怀抱善意,没有人能从大吼大叫中感受到爱和温暖。
不吼不叫,是父母一生的修行。
愿我们都能用一颗平和的心,给孩子种下一树繁花,让他们在“对”的世界里开始他们的人生,去创造一个更加令人欢喜的世界。
本站文章大部分始于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