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平均寿命”显示,这些歌已经听一辈子了

遇见台儿庄
遇见台儿庄
订阅者
1237
文章
0
粉丝
聆听世界1 13,986字数 2808阅读9分21秒阅读模式
摘要经常有人会问,到底什么是经典。然后给出一堆定义,或许只是为了将自己喜欢的那首歌圈进去。其实所谓的经典很好判断,让时间说了算就够了。

TVB有个综艺纪录片很有意思,叫《长命百二岁》。它的节目简介里有这么一句话:“全球人口老化,‘长命百岁’已经过时,活到百二岁是迟早的事。人生的下半场越来越长,挑战也越来越大”。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2214.html

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由2018年的77.0岁提高到了2019年的77.3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院士更是预测,照这样发展下去,2030年我们的平均寿命将会达到79岁。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2214.html

简单来说就是,人能活得更久了。在愈加漫长的人生中,有几首歌,够听上一辈子。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2214.html

-1-
《送别》
1915年至今105载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2214.html

唱《送别》,朴树已经不知道哭过多少次了。他说,要是自己能写出这样的歌词,愿意当场就去死。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2214.html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2214.html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2214.html

他就是这么爱《送别》。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2214.html

这个故事还要从1851年讲起。那会儿有个叫J·P·奥特威的27岁美国男孩创作了一首名为《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的歌。他填了词之后,拿给自己的黑人歌手剧团“奥特维的伊奥利亚人”唱,但并没有詹姆斯·皮尔彭特写的那首《铃儿响叮当》火。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2214.html

后来美国内战爆发,奥特威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照顾伤员,他的这首歌也因其对家乡思念的伤感色彩而一度流传于美国南北。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2214.html

1907年,《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流传到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将其重新填词创作成《旅愁》,被收录到了日本政府的音乐教科书《中等教育歌唱集》中,一下就出了名。

 

彼时李叔同已经到日本留学了。他听到这首歌感触颇深,便在1915年写下了《送别》,也就是把朴树唱哭了无数次的歌。

其实不止是朴树。自从这首歌成为“毕业典礼必备曲目”之后,人们为它流的眼泪大概都能让撒哈拉沙漠变成绿洲了。

由于年代久远,这首歌的歌词有很多个版本。北京高等师范教授陈哲甫就有过续写: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
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的版本也跟原版有些出入。

但总得来说,我们还是习惯以丰子恺的手抄本作为“标准答案”,毕竟他是李叔同的得意门生,二人在李叔同出家之后来往也十分密切。

只是原句“一瓢浊酒尽余欢”人们还是习惯唱成“一壶浊酒尽余欢”。

当然了,这些都无伤大雅。我们爱《送别》,是一种感觉,质朴真切、情谊深邃。

- 2 -
《卖报歌》
1933年至今87载

1933年的秋天,有一个姓杨的小姑娘穿梭在大街小巷。她没读过书,也没有个正经的学名,人们都管她叫“小毛头”。

她家里有个卧病在床的父亲,每天等着她卖报纸赚几个铜钱过日子。那会儿像她这样的小朋友还不少。

有一天,“小毛头”守在电车站那里,她知道能坐电车的人都有点儿文化,喜欢买报纸。有一次,“小毛头”在电车站被人流撞倒在地,手上的报纸撒得到处都是。

这时有个陌生的叔叔走过来扶起她,还帮她捡回报纸。这个人正是21岁的聂耳。后来聂耳找机会和“小毛头”聊了一下,才知道她家境清苦、生活困难。

“我想把卖报儿童的悲惨生活写出来。”

聂耳写歌一向最注重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他希望自己的作品里充满真实的情感。创作完成后,聂耳邀请著名剧作家安娥填好了词,并第一时间找到“小毛头”,想听听她的想法。

“都挺好的,但如果能把铜板儿能买几份报纸也写在里面的话,我就能一边唱一边卖了。”

聂耳回去找安娥商量了一下,便有了“七个铜板能买两份报”这句词。

这首歌曲调活泼轻快,自1934年公演之后便深受儿童的喜爱。

聂耳笔下的报童,虽然承受着不合年龄的生活压力,却仍保持着孩子的善良与乐观,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

-3-
《夜来香》
1935年至今85载

其实最早的“夜来香”不是李香兰的,而是胡蝶的。

胡蝶曾以21334票,在明星日报举办的“电影皇后选举大会”活动中获得冠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电影皇后”。要说想当年,没人不知道胡蝶的名字。

胡蝶胡蝶

她18岁就出道了,20岁便加入了知名的“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胡蝶接到了一部电影叫《夜来香》,由程步高指导。女主角阿香是在舞厅门口卖花的姑娘,她唱歌叫卖的便是夜来香。

其实夜来香原本柔弱娇小,并不像玫瑰、莲花那样夺目。它主要是靠香气吸引晚上觅食的飞虫,以帮助自己传播花粉,这也就是“夜来香”名字的由来。

如果把夜来香当做观赏花买来摆在家里,它夜晚散发的香气是会使血压高和心脏病患者感到头晕目眩、胸闷气短的。可是那时候的音乐人,好像都很爱这个美艳芳香却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的植物。

1944年,黎锦光正为自己的《夜来香》发愁。他写了首不错的歌,但因其近两个八度的超宽音域,找到最火的歌星周旋、龚秋霞、姚莉都唱不了。

这时,24岁的李香兰找上了门。

她正好在上海拍戏时看到了这首歌的歌谱,觉得那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歌,便找到黎锦光毛遂自荐。从那之后,《夜来香》就成了李香兰的经典曲目,也将她的艺术生涯推至巅峰。

李香兰

李香兰

这首歌被认为是中国流行歌曲的代表作,流传至今全球至少有80多个翻唱版本,其中最知名的当属邓丽君和蔡琴的作品。

邓丽君邓丽君

然而,命运有太多说不清的巧合。邓丽君在1994年翻唱过《夜来香》日语版之后,次年便因病离世。那成了她生前最后一张音乐单曲。

-4-
《在那遥远的地方》
1939年至今81载

1939年,西北服务团解散,王洛宾跟着一队摄制组跑到青海去了。他们准备拍摄的纪录片电影叫《民族万岁》,导演郑君里即是我国电影的缔造者之一。

在摄制组的欢迎晚宴上,一个叫萨耶卓玛的17岁姑娘格外引人注目。郑君里便决定邀请她出演影片中的牧羊女,而王洛宾则扮演萨耶卓玛的帮工。

王洛宾和萨耶卓玛就在这一来二去的拍摄中渐渐熟悉起来。

直到电影拍完王洛宾离开,他仍旧对萨耶卓玛念念不忘,于是花了三个晚上,提笔写了一首《草原情歌》。这便是后来我们熟悉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

《在那遥远的地方》可以说是王洛宾传唱最广的歌,也是在华人世界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

听说,后来有人回到金银滩草原找过萨耶卓玛。可是找到那里时,萨耶卓玛的妹妹说她早在32岁时便因病过世了,她被同族人以天葬的方式安葬,最终与金银潭大草原融为一体。

“王先生走后,好多蒙古族、藏族的大户人家都来提亲,可她都没去。她非要嫁一个汉人。后来嫁给了时任海晏县县长史炳章,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叫尼玛多杰,一个夭折了。”

-5-
《玫瑰玫瑰我爱你》
1940年至今80载

这首歌知名度高到什么程度?大概不论是谁看到歌名都能跟着唱一段,还得止不住地蹦个老上海的迪。

《玫瑰玫瑰我爱你》的原唱是姚莉。13岁的时候,姚莉因为喜欢唱歌,经常跟着舅舅跑到电台播音表演,有天刚好就被周旋听到了。周旋见她长相娇丽、声音条件也好,便将她介绍加入了百代唱片。

然后姚莉就和哥哥姚敏一起,组成了“兄妹班”,一人写歌一人唱,成了红极一时的歌星。后来她也是因为哥哥离世而毅然退出歌坛的。
姚莉

姚莉

1940年,周旋拍了部电影名为《天涯歌女》,讲述歌女小兰怀孕后痛失丈夫的漂泊生活。该影片的导演吴村和曲作家陈歌辛共同创作了这首《玫瑰玫瑰我爱你》,但他们并没有让周旋唱,而是拿给了年仅18岁的姚莉。

可见那会儿大家都挺喜欢小姚莉的。她的声音轻松明快、温柔又奔放,将大都市的情怀与民族化的小调完美融合,颇有一股青春时髦的气息。

11年后,美国歌星弗兰基·莱恩将其翻译成英文,在美国迅速走红,甚至登上了当年全美音乐流行排行榜的榜首。

48年后,黄霑重新填了一版粤语歌词,由梅艳芳演唱,并成为她于成龙的电影《奇迹》的主题曲。

67年后,黄龄将这首歌重新改编,并加入了大量特色的转音和破音,充满了新世纪的流行气息。

《玫瑰玫瑰我爱你》与小它7岁的《夜上海》一同被看做是旧上海的标注,到今天仍旧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不断有人重听、有人翻唱。

能流行80年的歌,都不简单。

经常有人会问,到底什么是经典。然后给出一堆定义,或许只是为了将自己喜欢的那首歌圈进去。

其实所谓的经典很好判断,让时间说了算就够了。

文|淘漉音乐(ID:taolumusic)
编辑|SY

本站文章大部分始于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weinxin
312379857
微信号已复制
←QQ扫一扫添加QQ好友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及链接,谢谢合作!
广告也精彩
 最后更新:2023-10-8
  • 夜来香
  • 朴树
  • 卖报歌
  • 在那遥远的地方
  • 平均寿命
  • 玫瑰玫瑰我爱你
  • 送别
  • 邓丽君
  • 长命百二岁
    • 两天
      两天

      正如同野兽们捕杀猎物一样,人类在屠杀动物的时候,一般来说都不会觉得害怕,但是奇怪的是,人类却见不得自己同类的尸体,人类普遍看到同类残骸的时候,都会感到害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