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读书 第1087期 2019-01-07 创建
介绍: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
文 | 浅草 · 主播 | 沙漠之狐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74376.html
来源:乌有乡(ID:qiancao77)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74376.html
读黄永玉先生《太阳底下的风景》,最令我神往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74376.html
黄永玉去苏州,听人说光福司徒庙里有四棵古柏,具清、奇、古、怪四味神韵,就去游赏,然后匆忙写生一张,就辞别庙里的长老回了苏州城。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74376.html
第二天越想越懊悔,和一友人又重回司徒庙细细写生,临晚还没画完,索性在附近旅馆住下。次日天还没亮,再赴司徒庙,正准备敲门时,门开了,庙里长老迎出来说:一夜睁着眼睛等你们,果然鸡叫二遍,你们就来了。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74376.html
于是,长老沏了壶茶,三人一起坐在树下的石板上,一边喝茶一边等天亮。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74376.html
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忍不住脑补了这个场景:山中古寺,松间明月,僧俗之间如高山流水相期。对坐饮茶的缘份,仿如昔日江湖侠客们倾盖如故的知遇。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74376.html
细想来,黄永玉老先生度过的传奇一生,何尝不是一场江湖侠客行?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74376.html
黄永玉的故乡,在湘西凤凰。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74376.html
湘西边城,土匪云集,民风彪悍,据说男人们从小看杀头长大。
但是黄永玉写他父亲,却是个才华横溢又活得与世无争的文人。倒是他那个在女校当校长的母亲,能干又泼辣,在当地第一个剪短发,第一个穿短裙,还曾因为编排的舞蹈比较大胆,和当地的长官因为“有伤风化”的问题狠狠干过几仗,自然都是她胜出。
黄永玉应是继承了父亲的才华与母亲的脾性,所以活得爱憎分明,自曝从小便靠拳头打天下。
书里写到他小时候第一次见到表叔沈从文时,正和小伙伴们在玩厮杀游戏,听人说家里来了北京客人,便飞快跑回家,见到表叔开口便问:你坐过轮船和火车?
沈从文点点头。
“那好!”黄永玉说完马上冲出家门,继续他的战斗。
这很“黄永玉”。
战争爆发那一年,黄永玉13岁,在福建一个滨海城市念初中。
自曝不爱学习的他,因为嫌弃教科书上的科目用处不大,新书发下来翻阅一遍,就送进了废品收购站,然后把时间都花在学校图书馆看其他形形色色的书。
这段时光几乎奠定了黄永玉一生。因为他在图书馆的杂志上知道了木刻画家黄新波,这位又能写诗又能为人的画家,成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偶像,为了维护偶像,他还在报纸上跟人打过笔仗。
但是后来,初中没毕业,他就离开了学校。据说是因为带头率学校学生跟当地孩子干架,遭到了学校处分,索性就不读了。再加上战争时期,哪哪都乱,他索性走南闯北过起了流浪的日子。
这,也很“黄永玉”。
十五六岁的时候,黄永玉在德化山区自学木刻画。
他白天在瓷器场当小工,晚上和另三个小伙伴住在临街一间灶房的黑楼上。生活艰苦成什么样呢?他在书里写:跳蚤极多,夜里摆一盆水在床板底下,身上哪里痒就哪里抓一把,狠狠往床下一摔,第二天,黑压压一盆跳蚤。
为了买木刻刀,四个人省吃俭用三个多月,把钱寄到金华一家木刻厂,六个月后盼来了回音,寄来的木刻刀有一把已经折断,伤心得不行。
自学之路的艰难,除了买不起材料需要自己DIY外,还包括找不到老师可以请教的无助。
包括后来学画也是如此。因为没有基础,只好自己反复实践,到处碰钉子。
许多年后,黄老在书里喟叹:如果早年能进美术学院,掌握一些艺术基础和规律多好。如果年轻时能受点正规教育,省下盲目摸索的时间,多画几张画多好......
这朴素的心声听得人心酸至极。
然而,这样一段自学木刻画的往事,记录在黄老笔下,却另有一番凄凉的光景。
那几个同吃同住的小伙伴,后来一个害了鼠疫病死,一个半夜给人拉了壮丁,另一个的媳妇被保长奸污受辱。
黄永玉在这里轻描淡写埋了一个伏笔:“我给他俩报了仇,悄悄离开了那个地方,不能再回去了。”
这笔锋,若荡开去,便又是一则行侠仗义的乱世传奇,但黄老一言蔽之,选择了将往事就地掩埋。
这真的像武侠小说里的侠客,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黄老在书里写,这颠沛流离的一生,若要传授心得,第一,碰到了许许多多的好人。第二,生活中一直靠书本支撑着信念。
离开山城之后,他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收留。他们待他亲如孩子,还指点他系统地读书:中外历史、文化史、地质学、波德莱尔的诗......
黄老说,那田园生活般的两年,让他在少年时代囫囵吞枣读的书一下子都觉醒了。有了高人指点,他落笔就有了全局观,人生境界也变得不同了。
胜利后,他飘零到上海,同样被许多文化圈里的师长的爱护。有人指点他谋生之道,有人一次次私人垫付稿费,买下他当年幼稚的习作。
再后来去香港谋生,又有一对素昧平生的夫妇肯收留他,在他没有收入来源的时候,免费供他吃住。
这些轶事听上去,就像江湖上骨胳清奇、资质上佳的落魄少年,遇到高人指点或被收留,最后终成大器。
这份幸运,除了黄永玉自身的天分和灵气教人惜材之外,与他为人处世的重情重义也脱不开关系。
他这一生,就像飘蓬,足迹遍布五湖四海,也结交了三教九流许多朋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用以形容他和他那些朋友们,再恰当不过。
《太阳底下的风景》一书里,写到很多故人旧事。有谐趣、有悲凉。
比如“画痴”吴冠中往往一套新衣穿足四个月不换,生生穿成乞丐样。西西弗斯一样的刘焕章,去他家里做客时,往往被挤得需要“卡”位。
命运多舛的忘年交聂绀弩,曾在黄永玉意气消沉时给他鼓劲。而他因为收藏张大千的画,屡屡被擅临张大千的“怪手”何海霞“坑”......
运动来时,黄永玉本以为斗的是青面獠牙的人物,结果却是这些熟悉的朋友被罩住。他自己也因为画的睁只眼闭只眼的猫头鹰被过度解读,遭遇不幸。
十年后,再相逢,物是人已非。有人在残酷中活了下来,有人含恨蒙冤离开。虽然黄老一再说“相逢莫作喈嗟语,皆因凄凄在乱离”,然而还是数次写到泪湿衣襟。
他也写与表叔沈从文的交往。写他为人处事的天真纯良,写他在那些年的悲凉际遇。
少年时,他看不懂表叔写的书,等他能看懂时,已是表叔笔下的人。1947年的大上海,他坐在马路牙子上,就着路灯,看报纸上表叔回忆他和他父母的文章,读到热泪奔流。而身边行色匆匆的路人,不会知道这个流泪的青年正读着自己的故事。
浮萍飘泊本无根,落拓江湖君莫问。人往往就是这样,最难最苦的时候,反而没有眼泪,而一旦被人关心被人问,就会被洞开心防的闸门。
有人形容黄永玉是“人精”。这个“精”字,如果用于世道人心,是因为他看破了世情。如果用在撰文绘画,则是他天生的性灵。
白天受罪,晚上劳累的年月,他靠着“刁滑”生存下来,还在书中大曝秘诀......
而他文章写得妙趣天然,写人如画像一样传神,是因为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感受力。
他写森林浴池开张,上课的小孩子们一个个借口上厕所,冲到他屋里,脱得精光直奔浴池。只有“一个胖得像青蛙样的孩子,面孔涨得通红,还没有解开裤带上的死结”。
寥寥几笔,人物呼之欲出。
他对漫画的理解也如是:
永远在探索、窥视和发现,为思考所苦,是一个站在没有隐蔽的前哨的战士,是一只展着翅膀,俯览大地的岩鹰。联想到伏尔泰的雕像,虽然与漫画没关系,只是一种感觉,那种凝视,瞄得准准地微笑。
这段形容漫画的文字,看得我大为折服。原来这老头大部分时间藏起了阳春白雪,只肯以下里巴人的一面示人。
现年黄永玉九十五岁了。昔日老友,一个接一个地离开。
他在书中写:“从年龄上说,我不希望自己是战壕里剩下的最后一个兵,孤苦伶仃。时候一到,像做一次不太远的旅行,提着小小的行囊,轻轻地双手关上自己的大门,微笑着向规定好的那个旅途走。”
这番话,就像当年受难的时候,擦肩而过的表叔沈从文叮嘱他的那一句“要从容啊”,读来让人泪目。
《太阳下的风景》这本书的扉页,印有这样一句话:为了太阳,我才来到这个世界。
这是巴尔蒙特的诗句,一生很少哭的黄永玉,曾有一次读到这句诗时,蒙被哭得像个孩子。
他应该是想起了那段黑暗的日子吧?
据说有一次他生日时受辱,被两个人用皮带头打了224下。回家后,妻子脱不下他粘在皮肉上的血衣,心痛地直哭。他安慰她:不要哭,世道不会永远是这样的。
如今,阴云散尽,他终于重新站在了阳光下。所以这也是书名为什么叫做《太阳下的风景》的原因吧。
他这一生,经过太多离散,看过太多死别,所以把后半生活得汪洋恣肆,像个老小孩。
50岁去考了驾照。80岁时,还会为了故乡的乡亲们冲冠一怒,像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样,带人砸了一家污染沱江水源的化工厂办公室。90岁还开着法拉利潇洒来去。
这一生,他始终是个游侠儿,活得兴兴放放,快意恩仇。人间有这样的老头,真好。
免费领取《十点听书馆》
十天陪你听一本书
-背景音乐-
《赤とんぼ》
-作者-
浅草,不自由撰稿人。爱吃爱笑,贪玩好酒。微信公众号:乌有乡(ID:qiancao77)。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主播-
沙漠之狐,十点读书签约主播,爱配音的小透明。用声音传递情感,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新浪微博:@狐狸爱CUC,微信公众号:声夜报社。
本站文章大部分始于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