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读书 第1236期 2019-07-21 创建
介绍: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0585.html
文 | 储杨 · 主播 | 北辰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0585.html
十点读书签约作者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0585.html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0585.html
据说,这句话是千年前宋朝的唐子西在蜀道馆舍壁间所见,并不知是何人所书。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0585.html
思如野火,生生不息,孔子一生都在坚持理想,虽四处碰壁,却从未放弃。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0585.html
从一个普通人,到圣人,乃至万世师表,凡足迹所踏之处,特立独行,却深藏着人生的大智慧。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0585.html
谈理想:吾十五而志于学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0585.html
自古以来,但凡留名者,皆有些故事,圣人孔子也不例外。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0585.html
据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战场上威名赫赫的猛将,奈何一直没有儿子,便娶了妾室,好不容易生下儿子孟皮,却又是个腿有残疾的孩子。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0585.html
到了晚年,叔梁纥又娶了年轻的颜徵在,67岁的他,终于盼来了一个四肢健全的儿子。
只可惜,孔子在三岁的时候,叔梁纥就去世了,只留下了他与年纪轻轻的母亲颜徵在。
凡是论起女子,必然会谈及她对家庭的影响:
若是一个女子聪慧又有见地,大多能给家庭带来和谐,而且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独具一格、颇有深意,颜徵在就是这样一位不凡的女子。
她出身于士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出自书香门第。
传说,她自小就崇拜叔梁纥,所以,哪怕是做妾,哪怕是年龄确有差距,她都愿意嫁给叔梁纥,可见,这个女子从小就颇有主见。
叔梁纥去世后,他的妻子对待孔子与颜徵在的态度更加凶横,于是,不满二十岁的颜徵在毅然把孔子带离夫家,孤儿寡母搬到了曲阜城,住进了一条叫阙里的小巷。
那时候的孔子还不是孔子,他被唤作孔丘,在那个时代,家中若是没有成年的男子,生活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是母亲颜徵在独自一人撑起了家中生活的重担。
不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孔丘也是力所能及,零敲碎打,帮助母亲。
他曾对子贡说过:“我少年时贫贱,为了谋生,所以学会了许多技艺。”
即使生活这般艰难,母亲颜徵在也是对孔丘耳提面命,希望他发愤努力,多思多学,早日能够独当一面,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当时的士族世家,多以礼、乐来教导子女,颜徵在深谙引导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给孔丘买的玩具上都下足了功夫。
清代郑环在《孔子世家考》里记载说:“圣母豫市礼器,以供嬉戏。”
颜徵在给孔丘买的玩具就是礼器,潜移默化之下,他玩着玩着就变成了礼乐方面的“专家”了。
在十五岁的时候,孔丘便有了自己的人生宣言:“吾十五而志于学。”
可见,通慧性灵,笃志好学的孔子,在一位伟大母亲的启蒙下,早早开始了自己人生的规划。
往后余生,他孜孜不倦,向着人生和学问的深度掘进。
谈教育:因材施教,学习乐矣
好景不长,操劳过度的颜徵在,在孔子17岁那年便离开了人世,可怜的孔子只能一边谋生,一边坚持学习。
不久后,他进入太庙,协助礼仪,遇见不明白的问题,也不怕别人嘲笑,只要有机会,就向懂得的人请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他看来,懂得好问,而且不耻下问,才算得是真正的智慧。
除此之外,孔子还多次外出求学,拓宽视野,增长学识,但凡能提高学问,孔子可谓是用尽全力。
不懈的努力再加上过人的天赋,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孔子终于可以自豪地说“三十而立”了。
所以,三十岁的时候,有志于学的孔子,究竟立了何业呢?
原来,他放弃了仕途,找到了实现自我的最佳途径:那就是办私学。
这既能解决温饱问题又能教学相长、提高社会地位,对于他而言,实在是两全其美的事。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孔子杏坛讲学,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最为出色的是“孔门十哲”。
想必,他之所以能培养出那么多贤才,还被后人称之为万世师表,大概与他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不无关系,比如说:
有一天,子路问他:“老师,最近,我听到了一件很有道理的事儿,是不是要马上行动呢?”
孔子想了想,让子路回去请示过父兄再说。
过了几天,学生冉求跑来问了孔子同样的问题,这一次,孔子却让冉求马上行动,不要犹豫。
恰好这两次对话,学生公西华都在场,他对此十分疑惑:同样的问题,为何老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
孔子微笑道:“冉求做事常常过分犹豫而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子路勇气逼人而行动莽撞,所以要让他三思而后行。”
可见,孔子实在是教育界的绝对开创者,两千多年前就知道要因材施教,懂得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
其实,除了严谨教学,孔子还提倡快乐学习的理念。
他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又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亦乐在其中矣。”
这样观点穿越千年,仍然历久弥新:
一个人不仅要敏而好学,乐于实践,最关键的,是要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如此,才能把学问长久钻研下去。
谈处事:凡事靠自己,多为他人想
说起处事,孔子也颇有研究,比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又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这些短小的语言,都包含着孔子与人交往中,异于常人的智慧。
有一天,孔子要出门,恰逢天在下雨,孔子的车上又没有能遮雨的车盖。
于是,有个弟子就建议说:“卜商有个车盖,可以找他借用一下。”
在我们看来,哪怕不是师生,借个车盖避雨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何况是孔子自己的学生呢?
但孔子却摇了摇头,没有接纳弟子的建议。
他说:“卜商这个人,非常吝啬财物,我向他借车盖,如果他不借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如果借给了我,他肯定要心疼。”
孔子心里想的念的,不是自己会不会被淋湿,而是如果这么做,会不会让卜商为难。
孔子的智慧在于,凡事多为他人想一点,不去揭别人的短处,让他人为难,更多的时候,要学会把他人的长处引出来。
他还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求助于别人。
懂得磨砺自己,不麻烦别人,这样不可谓不是通透。
拿到现代说,可不就是一个成年人应当具备的独立能力与处事的良方吗?
《左传》上有这么一句话:“北方之君子,明于知礼义,而陋于知人心。”
北方的君子,说的就是孔子,他不仅明礼仪,而且知人心,双管齐下,在为人处世这件事上,自然得体而不得人怨。
说白了,艰难的人生,需要慈悲的情怀,适度的宽容,以及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的态度,这才是与人相处的上上策。
谈人生:适度弹性,为生活做减法
据说,孔子是见过老子的,他向老子求过学问,那时候,孔子还年轻,身上难免有些傲气与过度的欲望。
老子就告诉孔子说,虽然志向远大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件好事,但太骄傲了不好,太傲慢了不好,太锋芒毕露了也不好。
人生需要适度的弹性,适度的退守,适度的淡泊。
后来,孔子骨子里便有了这股从容淡定。
有一次,孔子带弟子去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到了一个宥坐之器倾斜在一边。
孔子转身让弟子们往里面装水,当水装到一半的时候,这个宥坐之器端端正正地立了起来。
孔子让他们继续往里面装水,等到水满的时候,这个宥坐之器一下子就倒了,原本装在里面的水,也全都洒掉了。
于是,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因为万物都是这样,一旦自满,一旦骄傲,就很容易被倾覆。”
子路便问,究竟如何才能让人生完满并保持不倾覆呢?
孔子说:“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说白了,孔子的意思是,人生要学会做减法,充满弹性的人生,才不会被倾覆。
的确,我们总想着往人生中填充什么,实际上,人生更重要的是舍得做减法。
六十而耳顺的孔子,大抵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为后世千秋万代留下了无比璀璨的精神文化。
学者鲍鹏山说:“孔子,以他的力量提升了我们的民族。”
正如歌中所唱:“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参考文献:
1.鲍鹏山.《孔子是怎么炼成的》
2.雾满拦江.《一个理想青年的奋斗》
3.蔡希勤.《孔子的故事》
免费领《曾国藩传》
每天和 50 万人一起阅读
背景音乐 |《孔子》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作者-
储杨,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图书情报硕士,工作于图书馆,以书为伴、走心生活。微信号:chuyangcycy;公众号:储杨(chuyangsiyu)。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28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
,十点读书签约主播,中国之声《千里共良宵》中国交通广播FM99.6《北辰在找你》主播,国际认证心理咨询师,明星私人心理医生,公众号:北辰在找你,抖音号:bczzn。新书《你要活成一束光》当当网热销中。个人心理咨询微信:16601113347。欢迎下载十点读书App,搜索“北辰”关注主播十点号,收听北辰为你朗读的专属美文。
本站文章大部分始于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