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
文 | 储杨· 主播 | Bobo
十点读书签约作者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047.html
一袭长衫,一件马褂,一顶西瓜皮帽子,和一条饱受争议的小辫子,这是他的背影。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047.html
他是江南月色中诗词行者,深耕国学,生前留下经典,生后留下自杀之谜。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047.html
他是谁?他就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047.html
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047.html
究竟何如,让他写下:“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言?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047.html
他这一生,是否就像他所总结的那样:众里寻他千百度,在经历风雨之后,才发觉,所求的就在那灯火阑珊处呢?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047.html
有些人,总有些往事,绚烂也好,凄凉也罢,总能让后人回味。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047.html
启蒙初:教子父之责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047.html
中国自古流传着不少神童的故事,他们幼时便天赋异禀,聪慧过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王安石笔下让人有些许遗憾的方仲永。文章源自两天的博客-https://2days.org/81047.html
方仲永五岁时,也算“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的天才少年,却因为目光短浅的父亲,只顾日日带着他在同乡面前写诗炫耀,不让他学习,最终变得“泯然众人也”。
出生在海宁王氏的王国维,亦是幼而慧敏,少年老成,自小就被冠有神童之名。
但是,在父亲对待教育方面,他要比方仲永幸运很多。
1877年,王国维出生,那时候的社会正面临着转型的动荡,国家不安宁,寻常百姓家自然也跟着萧条。
海宁王氏乃是当地的书香门第,系属江南名门,虽说家道中落,但家中文化底蕴深厚,藏书众多。
他的父亲王乃誉,少时丧父,只得在杂货店里做学徒,不过,他在经商之余,也不忘攻读诗书古文,所以,王乃誉在诗文、书画、篆刻方面还颇有造诣。
少时的王国维带着天赋又受父亲的影响,博览群书,为日后能够在学术界取得辉煌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七岁那年,在外谋职养家的父亲,将王国维托给祖姑母照顾,祖姑母就将他送入了私塾。
从这时起,他正式迈出了由无知孩童成长为国学大师的第一步。
对比方仲永的父亲,王乃誉的格局要大很多,儿子十岁那年,王乃誉择了一处环境清幽,颇具人文气息之地举家搬迁。
王乃誉虽然陪伴儿子时间很少,但终究养家养儿两不误。
在王国维年少时,他殷切地希望儿子能够通过科举,步入仕途,从此重振王氏门楣。
虽然重视儿子科举这件事,但在王国维第一次参加考试的时候,为了不给儿子太大的压力,他一直表现出淡然的模样。
虽然相信儿子有这个实力,但他也明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只有装作不是很在意,才不会让万一失败的王国维伤心。
于是,在放榜的时候,他都没有亲自去看榜。
可见,王乃誉确实是位聪明的父亲。
但科举并非王国维心之所向,不过,即便无心,“神童”王国维也相继在乡试与县试中过关,十六岁那年,就考上了生员,也坐实了“神童”的称号。
年少时,有可能不知道自己究竟该走向何方,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尚是单纯,也显懵懂。
王国维对科举实在无感,却又不想看到父亲失望的眼神,所以,他只能去考。
其实,命苦的王国维,三岁的时候母亲便撒手人寰,母爱的缺失,让他早就在孩童时代染上了一丝忧郁。
生之艰难,死之残酷扑面而来,让他的心智很早就被打开,关于人生,关于哲学,王国维早早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
以至于后来,他说自己“体质羸弱,性复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吾前,自是始决定从事于哲学。”
人生苦:望尽天涯路
许是命运,王国维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满怀自信地参加杭州府试时,人生第一次被浇了冷水,是的,他落榜了。
也正是这一次落榜,让后来再考的王国维干脆交了白卷,临阵弃考。
虽然父亲还一直坚持着,但王国维已经从心底放弃了科举这条路。
辗转回乡后的王国维,虽然功名未成,但成家这件事,对于那个时代的男人而言,比立业更重一筹。
或是每一个才情满怀的男子,注定都能遇上一位在生命中美好的女子吧。
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王国维遇上了莫氏,也就遇上了生命中的那个绝色。
小两口在婚后琴瑟和鸣,相敬如宾,十分幸福,莫氏更是为这个子嗣不旺的王家,生育了三个儿子。
只可惜,幸福的生活,有时短暂,莫氏在34岁那年,病危卧床,王国维匆匆回家,相伴十余天,就看着爱人香消玉殒了。
痴念化作相思,纳兰容若在妻子卢氏早逝时,难解愁绪,写下了:“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幼时丧母,不久前丧父,如今又失去了爱妻,望着亡妻的旧物,王国维睹物思人,于是感慨: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结发妻子莫氏的离世对于王国维的打击甚大,但是,他不能倒下,因为,家中尚有三个年幼的孩子,年迈的继母需要自己去照顾。
人生苦吗?
自是苦的,当你独上西楼,亲人相继离世,事业又未成,你望尽了天涯路,却只能看见茫茫白雾,不知出路。
做学问:为伊消得人憔悴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是的,成大事者,必多有磨难。
王国维在彻底抛弃科举仕途这个选择之后,数年埋头“独学”,这是一条鲜有人走的路,这条路注定艰难而又孤独。
但好在,在他的人生中,遇到了那么一位贵人,他不仅赏识王国维,还对他鼎力相助,他就是罗振玉。
从此,王国维的治学道路以及以后的人生都与这位古史学家、清室遗老斩不断联系,直至其生命的终结。
王国维曾三次东渡日本,无一不与做学问有关联。
第一次是得好友罗振玉的资助,实现了一直想要日本留洋的愿望,那时,他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
第二次东渡,亦是受罗振玉委托,去日本寻找译手,虽无功而返,却在日本接触了不少西方著作,在学问上深受启发;
第三次,虽是为了避国难,但做学问这件事,他从未停歇。
据说,在日本避难的那段时间,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一有时间就跑到好友罗振玉那里,一边帮助罗振玉整理藏书古籍,一边徜徉书海,深耕中华文化的“学术田”。
看似古板还带着些忧郁的王国维,在精专学问这件事上,是执着的,在那四年里,他度过了人生中极为重要的学术黄金时期。
只是捉襟见肘的生活,让王国维不得不回归现实,他归国了,心心念念的还是那些丰富的书籍。
所以,在临行前,他还不忘从罗振玉的大云书库中带走了很多自己需要的书。
尽管归国途中令人不快之事颇多,但王国维依然舍不得荒废一丁点的时间,他一直坚持读书,思考学术问题。
痴人总是能成事的,虽然王国维的身体一向不好,但他在人生最好的阶段,除了养家,把所有的精力都投身于了学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做学问的境界,能到如此,就离成功不远了。
钻研学问的王国维名声大震,他终究为自己走出了一条喜欢的学问之路。
蓦回首:最是人间留不住
1927年6月2日,民国时期再寻常不过的一天,王国维叫了一辆黄包车,让他把自己拉到北京颐和园门口。
下车之后,他步履匆匆,径直走向了园内的昆明湖畔。
沉思了一会,又吸尽了点燃的那根香烟,徘徊许久之后,他从容跃入水中。
据说,从投湖到被园役发现并救起,只有短短几分钟,然而,人已气绝。
那时的他,正处在学术研究的巅峰时期,他自编定的《静安文集》、《观堂集林》等作品都已刊行于世,大师这一跃,成了当时为之震惊的一事。
世人多揣测他投湖的原因,是累于生活中的种种不快。
或是与罗振玉的绝交的缘故,又或是他考虑自己前清遗老的身份,担心日后会落入北伐军中,蒙受耻辱。
但我们宁愿相信,如果没有尘世所扰,他会在学问这个深邃却也迷人的世界中,活得很快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的人死了,却永久地活着,他没有带走一丁点风尘,却留下了无数清风。
背景音乐 | 好妹妹乐队《冬》
图片来源 | 电影《十月围城》剧照
-作者-
储杨,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图书情报硕士,工作于图书馆,以书为伴、走心生活。微信号:chuyangcycy;公众号:储杨(chuyangsiyu)。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29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
Bobo,十点读书资深主播,音频节目全网播放量过亿、知识付费项目策划人。微博、微信公众账号:Bobo的悦读时光。与你分享好书、好文、好生活!欢迎下载十点读书App,搜索“Bobo的悦读时光”关注主播十点号,收听Bobo为你朗读的专属美文
本站文章大部分始于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